郑芝龙:明朝海盗之王拥兵十万
明朝时期,国力达到历朝历代以来的最巅峰,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等各方面,虽然欧洲已经通过文艺复兴逐渐赶了上来,无疑还差得很远。今天,奇事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明末清初东南沿海最大的一名海盗的事迹,一起来看看吧。
就拿朱棣时期来说,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欧洲国家至少要数十年之后才能造的出如此规模的舰队,正是因为极端的强大,加上倭寇犯海,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明朝“海禁”,而且明朝的“海禁”还管控的非常严。
本来海运就赚钱,后来“禁海”之后,海运就更加赚钱了,伟大的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海运的利润,何止300%?
网络配图
有了海商,自然就会产生海盗,尤其是明朝“禁海”后,对周边海域管控力急速下降,当时的中国东南沿海就成为了海盗们的世界。
这里有中国海盗、日本海盗、葡萄牙海盗、西班牙海盗、荷兰海盗等等。那时商、盗没有明确的划分,有生意做的时候就是商(走私),没生意做的时候就是盗。他们有时候互相抢,有时候就上岸抢。当海禁宽时,海盗就变成海商;当海禁严时,海商就变成海盗。
这里还科普一下,所谓的当时劫掠沿海的“倭寇”,并不全是日本人,本质上他们都是海盗(日本人称之为浪人),不过其中以日本人为多和凶残,当时“倭寇”的队伍里,也有当时的中国人。
由于当时明朝的造船业最为发达先进,虽然明朝“禁海”,那些造船工人依旧可以造船,不过是被海盗们招去后,所以在当时的众多海盗中,以中国的海盗最为强大凶狠。
当时,在中国的众多海盗集团中,互相兼并下,总会诞生那么几位超级存在,第一位就是陈祖义,这货命不好,碰到了正驾驭着史上最强大舰队的郑和,于是被擒了,后来被斩首;第二位叫王直,这货太天真,被“诏安”后,斩首。
这里要说的这个人,叫郑芝龙,有些人或许熟悉,大部分人或许很陌生,说起他的儿子,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认识,叫郑成功。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小名一官(Iquan),天主教名尼古拉,在欧洲文献中,则以“Iquan”(一官)闻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
1625年颜思齐死,郑芝龙结合诸海盗首领,号称十八芝,拥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中国台湾海峡。同年8月2日,李旦正办好厦门、长崎、及中国台湾贸易,从中国台湾回平户途中去世,其中国台湾的产业和士卒转归郑芝龙控制,而于厦门的则落入许心素的手里;郑芝龙自立门户,并改名为芝龙,不再称一官。
1626至1628年,郑芝龙以中国台湾魍港为基地,劫掠福建及广东数地,使明朝官兵疲于奔命,虽其间有朝廷招安动作,郑拒绝并在台海纵横两年六个月,直到1628年年底,福建巡抚熊文灿再度招安郑芝龙,成为“海防游击”。
网络配图
郑芝龙势力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许心素建议荷兰东印度公司联手打击郑芝龙,但东印度公司未允,郑芝龙打败副总兵俞咨皋,杀对手许心素。当时福建泉州府同安知县写给福建巡抚的文书中说郑芝龙虽事劫掠,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郑芝龙是明朝末年以东南沿海、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为基地活跃舞台的海商兼海盗(随朝廷政策的变化身份随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滥觞。郑芝龙在离开日本到中国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而且效仿明朝在中国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明zheng府无力剿灭郑芝龙便转而招安,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1646年降清后被软禁北京。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郑芝龙对历史的其他影响还有作为先于荷兰人的,和李旦和颜思齐等人及部众在中国台湾建立基础,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并为其子郑成功留下强大海上基业,郑成功以此资本抗清并在南京兵败后以海上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中国台湾。
郑芝龙最鼎盛时期,拥兵十万以上;后来明朝灭亡,邓芝龙投降了清朝,清朝利用邓芝龙妄图让此刻在统治郑氏海盗集团的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没有理会,清zheng府遂将郑芝龙及其族人全斩。
至于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中国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大员(今中国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中国台湾,开启郑氏在中国台湾的统治。
网络配图
好景不长,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打败了控制中国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yang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根据地。
郑芝龙明朝海盗之王拥兵十万
1680年(康熙十九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领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降清。总计郑氏政权统治中国台湾只有23年的时间而已;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4月,中国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中国台湾府,辖中国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称雄中国东南沿海的盛极一时上百年的超级海盗集团,就此正式覆灭。
数百条战船,十万级别以上的海盗,足以轻易灭掉一般的海上小国,如果当时郑芝龙有足够的魄力,甚至可以挥兵直搞欧洲,灭亡当时所谓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之流所谓海上强国实在太轻松,哪怕北上占据日本的一个州也不是难事,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那都是没点问题,要知道荷兰军队和西班牙葡萄牙军队,都被郑芝龙打败,自立为王毫无压力,可惜太执着天朝上国,最终导致了覆灭。
至于郑氏家族在中国台湾的后续,在《鹿鼎记》中虽有夸大和小说成分,金庸先生也是考据过历史,当时郑氏家族的确以大明正统自居。
与当时中国周边的海盗相比,什么加勒比海盗,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