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衣有哪些颜色
近现代西方的嫁衣婚纱传入中国,现在也是婚礼上穿得最多的一种,但也还是有少些新人穿古代中国红的嫁衣结婚的。那么古代的嫁衣都是红色的吗?还有其它颜色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周代玄纁(黑红)色嫁衣
周代是中国礼仪集大成的时代,也是在周代有穿嫁衣的记载,《周礼》中将结婚时间定为天地交合的黄昏时分,“昏礼”所用的“昏服”崇尚端正庄重,色彩遵循玄纁制度,即黑与红相配。
新郎头上戴爵弁(类似于皇帝的冕),上衣穿的是玄色(青黑色)代表天,下身穿的裳是纁色(浅红色)代表地,并且有黑色的滚边,象征着阴阳调和,蔽膝是棕红色,腰带是黑色,鞋履为赤舃(即红色复底鞋)。
新娘则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嫁衣形制与男子相同,不同的是服装的上衣下裳均为黑色,代表“专一”的意思。
南北朝白色嫁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喜欢也发生着改变,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白色的婚礼服。《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当作礼服。魏晋时期如此大规模地崇尚白色,且使用范围之广,与当时玄学盛行的“以无为本,反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的风尚有关。
隋唐红男绿女
从隋朝开始,史上最大胆的嫁衣出现了,新郎、新娘常常按照“红男绿女”的民俗筹备嫁衣。新娘装扮被概括为“钗钿礼衣”,即身穿大袖长衫与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唐朝后期,这种繁复的婚礼服饰有所简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贵族子孙迎娶可以使用冕服或者弁服,官员的女儿出嫁可以穿与母亲的身份等级相符的命妇服,平民结婚也可穿绛红色的礼服。
明代绿男红女
“红男绿女”一直延续到宋朝,从明朝开始,他们反着来,明代的平民男子迎娶妻子俗称“小登科”,可以穿九品官服——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新娘则头戴凤冠,红布遮脸,身穿真红色大袖衣或者是圆领的女蟒服、大红色褶裙。明朝时男女的婚礼服装是有所对应的,如果新郎穿的是深色衣服,新娘则要对应地穿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在明代,汉族嫁衣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成熟的造型,有很多婚礼习俗延续了下来。
清代红色嫁衣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红色嫁衣直到清朝才出现,满清入关,清政府接受明代遗臣金之俊的“十不从”建议,其中一条是“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即婚俗沿袭汉族传统。所以,清代的汉族婚礼服装仍和明代相同,但在细节上又融入了旗袍的基本款式,此时的嫁衣风格称得上是满汉融合,新娘通常穿红地绣花的袄裙或者旗袍,外面借穿诰命夫人专用的背心式霞帔,头上戴簪红花,拜堂时蒙上盖头,新郎通常青色长袍,外罩绀色马褂,戴暖帽并插金色花饰,拜堂时身披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