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弹实验成功:中子弹以什么为主要杀伤力?
12月19日中子弹实验成功1984年只有5国拥有这种武器
1984年12月19日中子弹原理实验获得成功。
中子弹是核武器中的另类,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作为武器的战术氢弹。中子弹的外层一般用铍反射层包着,爆炸后只产生少量冲击波和红外线。中子弹核爆威力很小,只有普通核弹的十分之一,却可以释放大量中子束。
中子束是无影无形的,它以每秒几千公里的速度从爆心向四周传播。中子束进入人体以后,可以严重破坏人体细胞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
人体吸收的中子束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在极短时间内休克进而死亡。
中子弹对于人类的杀伤力非常巨大,甚至连细菌、真菌都这些微生物都可以杀死。
有意思的是,中子弹还有自己的特性。
而中子作为一种微粒子,能够轻易穿透装甲车辆、建筑物、砖墙而大量杀伤人员。至于它可以穿透的装甲车辆这些东西,却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中子束最早杀人,是在1945年8月21日。
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达格利恩做试验时,不小心受到中子的辐射。
虽然他立即进行特殊的救治,但种子的破坏性是不可逆转的。这个倒霉的科学家在25天后不幸去世,年仅24岁。
中子弹也有自己的弱点,就是杀伤半径较小。如果是一枚1000吨当量的战术中子弹爆炸,杀伤半径只有600多米。如果这枚中子弹是空爆的话,杀伤半径可以扩大到900米左右。
话说回来,如果是1000吨当量的战术原子弹发生爆炸,对于中型坦克杀伤破坏半径只有200米。那个年代的美苏坦克,都具有坚固的钢铁结构,普遍装备三防系统,能够承受冲击波和光辐射的毁伤。
而中子弹对付装甲目标就厉害的多。
1000吨中子弹的辐射杀伤范围,超过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
美国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小男孩,在日本广岛爆炸后,在核爆中心500米外的坦克就大体完好。
看来,原子弹对于装甲武器的破坏能力有限。
资料中这么写1953年10月15日,英国在澳大利亚伍默拉进行了图腾1号原子弹爆炸试验,爆炸当量为9100吨TNT,为检验坦克对核爆炸的承受能力,试验前英军将一辆百人队长坦克放置在离爆心仅460米处。试验后,该坦克被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推出了1.5米,但发动机仍处于完好状态,并且在结束试验后依靠自身动力驶离了试验区。
中子弹最大的意义,就是非常适合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也就是攻击具体的敌军战术目标,尤其适合对付装甲部队。
根据研究,即便200毫米厚度的坦克装甲,只能减少一半的中子辐射剂量,而剩下的一半也足够致人死命了。
,中子弹也很适合对付敌人的军舰和机场这种目标。中子弹爆炸以后,军舰和机场的人员会死伤殆尽,导致失去战斗力。
,中子弹的污染也较小。爆炸几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后,人就可以进入中子杀伤区域。所以,中子弹这种武器甚至可以在本国领土内使用,用于对付敌人装甲部队的入侵。
早在1958年,美国就开始研究中子弹,在1962年研究成功。
60年代,苏联的装甲部队很厉害,数量也相当惊人。
苏联五十年代研发的T54/55坦克,华约国家共生产10万辆左右,约占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至于T62坦克也有2万辆的数字!
两者相加,华约生产的主战坦克就有12万辆之巨。
代的美国M60坦克,生产总数只有1万5000辆,性能平平的M48坦克才1万1000辆。
大家对比一下,就知道双方装甲部队数量差距太大。
北约做过评估,如果华约集团使用装甲部队强行从欧洲平原地带突围,北约未必能够挡得住,毕竟数量差得太远。
实际上,冷战最高潮的80年代,华约的现役坦克总数已经高达6万3000多辆,而北约只有2万多辆。
按照当时实力对比来看,北约确实没有把握挡住苏联坦克部队的突击。
这种情况下,美国认为中子弹很有用,是阻挡苏联装甲洪流的最好武器。它甚至可以在北约自己的境内使用,却不会严重污染环境。
60年代美国的中子弹虽然研究成功,但并不实用,70年代已经退役。
到了70年代,苏联T72坦克诞生以后,北约的压力就更大。
于是,1976年,美国要求开发新一代战术中子弹陆军的长矛导弹配备W70-3型中子弹头,并为203毫米口径火炮配备W79型中子炮弹。
到了80年代,美国又开发了新一代中子武器,155毫米中子炮弹。
这一切都为苏联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压力究竟有多大就不知道了。
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曾宣布苏联拥有中子弹技术,但不会大量制造中子弹。勃列日涅夫还不屑的说这种武器是无用的苏联不会受到庞大装甲部队的进攻。
90年代苏联解体,美国核大战的对手消失了,大量装备中子弹也就没有必要。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子弹都在10多年内被销毁。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中子弹技术,也没有重新大量制造的记录。
目前俄罗斯的核武器众多,每年维护资金都是天文数字,根本不可能制造新的中子弹。
则是在1984年获得中子弹试验的成功,4年后在1988年正式研制成功了中子弹。
西方认为,的中子弹当量5万吨,爆炸后杀伤半径在1公里左右。
研究中子弹最早是在70年代,最早的假想敌也是苏联。
1977年9月21日,张爱萍将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合金钢不坚,中子弹何难。群英攻科技,敢破世上关。
可见,当时已经意识到中子弹的重要意义。
70年代,中苏关系恶劣,苏联长期在中苏边境驻扎百万大军。
其中在外蒙古的装甲集团实力雄厚,对于我国华北包括首都北京,都是很大的威胁。
那个年代,我国将军工企业向西部转移,以防备苏联人翻脸来硬的。
,军方研究了大量的反坦克火炮,也生产了数量众多的火箭筒、反坦克地雷甚至爆破筒等平民化武器,连民兵都要训练打坦克。
显然,中子弹对我们也是很实用的。
毕竟,如果中苏当年开战,我国的装甲部队和空军都不如苏军,攻入苏联境内可能性不大,却有可能被苏军入侵。
我国在自己领土上使用核武器,还是中子弹最好。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土地变为辐射区。
1999年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在1965年代和1980年代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目前,只有美、法、俄、印、中五个国家宣布拥有中子弹,以色列曾含糊的表示也拥有技术。
万幸的是,从诞生开始,中子弹从没有用于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