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老子说:我的道理简单;你们的

考古发现 2023-11-19 10:5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道德经》用词古奥,又惜墨如金,满篇玄而又玄、杳兮冥兮的,加之古本的释文又是以古释古,近人的释文各取所需,支离破碎,致使一部完整的智慧经典越来越偏离主体。

no.1

《道德经》的普适性带来的迷局

老子这本书其实就写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道与德。因为讲的是一种规则、一种原理,并不针对某一方面、某一领域,但又有很强的普适性,被各家各派各取所需地注释、装点。

以儒解老的,就把老子拉到儒家的道上;以佛解老的,就把老子拉到佛家的道上;修行实操家解老的,就把老子拉上修行的道上;权谋家解老的,就把老子拉到权谋的道上;阴阳八卦、风水命理不一而足。

因为老子的道无形无像,这也给各家盲人摸象、各执一端、随方就圆提供了个种可能,于是,五花八门的注解让局外人看得眼花缭乱,越看越玄冥深奥,越难于接近。

各种注解百花齐放,也是一件好事,但也确有偏离正道的拉郎配。这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枝干多了,越分越多,越多越远,甚至有不少枝干进行了人工嫁接,改变了基因方向,结果一棵树上结满了形形色色果实,还都说是老子这棵树上的果实,后人们不明就里,先入为主,最先接触谁的注释,就信了谁的观点,于是形成莫衷一是的局面。

no.2

你若简单,《道德经》就不会复杂

后人总喜欢把先贤圣人们的智慧神圣化,又总是想寻求答案而不得,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大师们身上,于是,众人成了大师们寻租的对象,任凭他天马行空东拉西扯,越扯越远,越扯越玄乎。

老子是大智者,他早就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你们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下既有的成见,返璞归真一下,用最原始、最没有文化的角度,尝试着看看老子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设想一下,古人作文不用标点,有文化的叫识文断字,要是断错了句子,那就难搞懂文章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不同的断句法,尝试着不同的标点符号的停顿处。

去年跟谢师父一道云游襄阳,无意间听到《桃花源传奇》的作者张璞先生说到道可道,非常道的断句法,只是没来得及征询他的妙用何在。我们不妨拿来解读一番。他是这样断句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乍看起来,没法理解,这颠覆了几千年来的常规断句法。这样断句的好处在于方便理解。

这样断句后的理解是这样的诸位啊,这个道啊,不是你们理解的那么神秘,它就在那里,不好不坏。名呢,也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这样断句法是否更容易理解?

no.3

道德经就讲了两个字

其实,整部《道德经》翻来倒去就讲了两个字道和德。现在道德二字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成了我们做人的底线和评价标准,那么,在老子那里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的意思是说,在天地万物之外,还有一种存在,它高于神鬼宗教,早于天地日月,贵于人类万物,他也没法给它命名,暂且叫它道,认识它,须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后人们对于这个道的认识就发生了偏差,韩非为《老子》作注时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万物之所以成也。

东汉末到魏晋这段时间里,随着佛教的进入,一些大儒抽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来,结合禅理,将宇宙的本体确立为一个无,号称玄学,渐渐地把老子的唯物观推向唯心观。宋明理学家更是对老子的道进行了唯心论的改造,注入了神秘色彩,名之曰道学,使得辩证法成为唯心论,让人对道的理解越发迷惑。

其实,全世界只有一个道,这个道,也不是老庄的专利,孔孟程朱也讲,诸子百家无不在讲。这个道的源头在《易经》。对《易经》道德部分的解释的头号专家,非老子莫属。对此,孔子以为然。

no.4

道、德的分解

在老子的是世界里,有一个叫做道的存在,它是宇宙的本体,他无始无终永恒地存在于宇宙之中,一切都会生老病死,都会变化,唯独这个道无生无灭,不变不易。可是,道却无形无像、无声无息、无色无味,泽呢么认识它,把握它?

于是德就出场了,老子用它说明道在人身上的具体行为方式。这就好比你吃了肉喝了酒,这个肉和酒,通过你的气息可以散发出来相应的味道,你的身体健康与否,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状态,这种味道与状态,就是德。

道生万物,而万物归之于道。也就是说,我们来之于道,最终还得归之于道。在这一来一回的表现若是合于道,则称之为有德,反之,则称之为失德或缺德。

天地不仁,福祸五门,道恒德陨,人将焉存?所以,一切的福祸喜悲都是自作自受、自求多福的结果。

愿与天下师友共修道林!

奇事网以上就是道德经的奥秘,老子说我的道理简单;你们的想法复杂!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