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各注本各有何特点?看完对第六章“谷
本篇文章里,我们将拿出《道德经》中的一章,看各注本是如何解读的。请看《道德经》第六章成象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奇事网小编认为老子通过形象的比喻,给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永恒存在之道的意象,旨在说明至虚无形的道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大道恒存,人学道养生则长生,而学道养生则要求重视玄牝。玄牝,在人身为鼻、口。鼻口之门,乃天地元气往来之门户。其呼吸,当绵绵微妙、若有若无,不当急疾勤劳。
在本章里,谷神是个关键词,现在的传世版本对谷神的注疏五花八门,各有妙解。为了弄清楚这些解读的依据,我们上溯到注本源头,综合一下诸家观点,或许对我们正确理解老子思想,会有所裨益。
2
各注本对谷神的注释
1.河上公注谷,养也。谷神意即养神。谷,此处被作为穀的简化字。穀作为粮食时,可以简化为谷,此时的谷,便有了生及养育之义。
河上公是黄老哲学和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站在养生修行的角度,对谷神进行了注疏,意在通过修炼,达到与道通神的境界。
2.王弼注谷,中央无者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
王弼独辟蹊径,借山谷之谷的虚无之状来诠释道的虚无之体。王弼是从哲学的角度对谷神进行了注疏。
3.严遵注谷乃太和妙气,其出入无窍,往来无间,动无不遂,静无不成。
严遵是西汉晚期著名的道家学者和思想家。扬雄、王弼等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即来源于严遵。严遵学说自由伸展,妙趣横生,他的《老子指归》,使道家学说更趋条理化。
4.傅奕注
傅奕的《古本老子》是在参考9家著名注本基础上的注疏,但因该本多古句、古语、古字。所参照之本,亦多有讹误,加之后人又有增删,致使部分内容与《老子》原旨有脱节,且注文古奥艰深,此处不再录入。
除此上述四大体系代表之外,还有一些相对独立且流传甚广的版本,比如道教经典之一《老子想尔注》等。《老子想尔注》对谷神的解释是
谷者,欲也。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
《想尔注》是道教张鲁(一说是其祖父张道陵)所著,所以对道进行了人格化、神格化处理,也《想尔注》成了道教经典。
3
第六章全文翻译
,诸家对于《老子》的注疏各据立场,各有所长,道友们在学习时,如有可能,应尽可能多地参照其他注本,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以便更好利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翻译《道德经》第六章
道是至虚无形、变化莫测、永存不灭的,它就像玄冥幽远、奥妙无穷的母性。玄冥幽远、奥妙无穷的母性之门道,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本根。这个至虚无形的道,绵延不绝、似有还无,其作用恒在,无始无终,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