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罪犯为何要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考古发现 2023-11-19 10:5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

关于宁古塔地名由来说法不一,据《宁古塔纪略》记载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说的是,大清皇族的远祖六个兄弟曾在此居住,而满语六为宁古,个为塔,称为宁古塔。

宁古塔将军驻地虽然移到了吉林,但宁古塔位置依然非常重要,是大清控制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战略基地,不仅保卫和管辖着整个黑龙江流域,还负责向流域内居民收贡赋,清朝在当地有大量驻军,也就是披甲人。

由于当地地广人稀,为加强宁古塔的开发建设,清政府往往将那些犯事的罪犯及其家属流放到宁古塔,发放给披甲人为奴,到当地服苦役。一旦被发配到宁古塔,基本就等于被判了死刑,流放者往往用不了多久就挂了。

历史小说《雍正王朝》中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

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披甲人又分马甲(骑兵)和步甲(步兵)。

披甲人就是一种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清王朝会经常将一些犯人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人,稳定军心。再后来,降人减少了,披甲人的意思引申为军人。

宁古塔对清代流人最大的考验是寒冷,其中流放至宁古塔的文人中最出名的要算吴兆骞,他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在清朝初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在内的东北地区。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更重要的是,那里一直在清政权掌控中。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流放到一个放心的地方去,这也许是历代当权者共同遵循的一个规则。

其他的地域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南方没有完全控制,那更何谈西北了,所以主要的流放地就是到东北。而且鉴于当时的中俄关系,为防范沙俄的侵扰,让犯人们戍守边疆也是出于国防需要。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

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

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奇事网以上就是清朝罪犯为何要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