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云 抗日将领张自忠后人如今在干什么
本文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张廉云的详细资料,如果您对张廉云的内容感兴趣的话,欢迎来看看哦!
张自忠后人
张自忠是近代著名抗日将领,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不幸殉国。张自忠在其16周岁的时候成家,夫人名为李敏慧,比他年长一岁,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的终身。
张自忠后人于张自忠墓前合影
张自忠后人众多,但多自力更生,从事技术工作,也有入美籍者。张氏夫妇生有两子一女,其中次子张廉静英年早逝,在赴黄埔军校受训的过程中染病身亡,年方17。1910年长子出生,取名为张廉珍,新解放前曾经在财政机关工作,有七个儿子。1923年,张自忠最小的女儿张廉云出生,退休前在北京政协工作,是政协的副主席,育有儿子两人。
张家第三代共有九个男丁。张廉珍长子张庆宜退休于天津市经济委员会;次子张庆安退休于上海电力工程研究所;三子张庆隆入美籍军籍;四子张纪祖赴美经商;五子张庆范入美籍进行数学研究;六子张庆成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的副主委;第七子张庆新也入了美籍,一直从事餐饮业。
张自忠的小女儿张廉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做车晴,是传媒大学的高级教授;小儿子车临在央视工作。
张自忠后人从父亲、祖父那继承的不是给予实权地位的名望,而是一种秉承在血液中的精神,他的后人从政者少,但却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尽管有些子孙入了美籍,但其爱国精神丝毫未减,张庆隆曾在美国军籍入籍仪式上这么说志愿加入美国军籍,为美国服务,,前提是美国不打。
张自忠的英雄事迹
张自忠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而出名,,关于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很多,被世人广泛流传。张自忠在世期间,参与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张自忠照片
备战临沂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一九三八年的时候,日本军队主动攻击临沂,与庞炳勋的部队发生激烈战斗。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庞炳勋的部队伤亡惨重,需要等待援军。那个时候,张自忠奉命带着第59军快速赶来增援,事实上,张自忠与庞炳勋两人有一些不和,那个时候,张自忠以战事和国家为重,舍弃个人恩怨,与庞炳勋两人合作带领部下重创了日本军队,为军队收服失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枣会战也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张自忠率领部下参与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重创日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守荆门县周边地区。一九三九年五月的时候,中日双方在鄂北地区发生了随枣会战,日本军队在强火力的支持下,向张自忠所在部队发起了大进攻,张自忠部队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强力进攻,支撑了并不坚固的防线。在日军第六日后,我军最终还是被日军突破了,先后失守多个地区。在八日,张自忠率领部下冒雨向东前进,五月十日的时候,在田家集重创日军,破坏了日军渡河进攻襄阳的计划。
张自忠名言
张自忠是国民党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少时读书,懂得忠义之道,一身浩然正气,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习得“德赛先生”的真义,对其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投笔从戎,从冯玉祥身边的一名小兵逐渐成为战功赫赫的总司令,期间经历与他少时读的侠义之道是分不开的。张将军一生说过许多表军人正气的话,这些“张自忠名言”将始终烙上他的印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张自忠雕像
张自忠最著名的文字作品,是他在枣宜会战期间,在1940年5月1日、6日分别写下的赴死状与绝命书。隔了大半个世纪读到这些文字,仍然会为张将军为国捐躯的大义行为潸然泪下。当时的“张自忠名言”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肯定是十分巨大的,一句“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便道出了一名深爱自己国家的子民对国仇家恨的硬气与无奈。
在张自忠将军1940年5月1日写下的赴死状中有这么一句话“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枯、石烂,决无半点改变。”这不仅是张将军的抗日决心,更是其一身浩然正气的真实写照,心如磐石,万般磨难皆无隙可乘,为了国家早日能够国泰民安,虽刀山火海吾往矣!
“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话说到这,已经很清楚张将军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了,战死是他的梦想,他想用自己的死换来的活,死一人,活千万人,“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