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好学:天才少年练成记
本文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司马光好学的详细资料,如果您对司马光好学的内容感兴趣的话,欢迎来看看哦!
司马光好学,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
司马光好学的翻译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司马光雕像
司马光好学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好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兴趣,决定学习成就。先确立对事物的兴趣,然后在认真的去学习,最终发现学习的乐趣。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鉴》,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奇事网以上就是奇事网小编为您整理关于司马光好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