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皇帝要比普通人至少少活十年呢?
作为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虽然至今仍旧存在于世,但不得不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国家都很不“文明“,社会制度发展缓慢,我想时至今日,西方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咱们的封建君主独裁制度可以持续那么多年,难道就没有人想到过”民主“二字?
不是,只是有这些想法的都是做不了皇帝的人,或者说有的人在做皇帝之前,脑子里是这种想法, 但真正当他当了皇帝之后,就又是一番模样了。道理很简单,明明可以一个人操纵一整个国家,为什么要在做出一个制约自己的规则出来,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所以一般人想要当皇帝,需要面对的一共只有两个问题,是如何当上皇帝,是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在这里第二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第一条更加难以做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秦始皇在当初横扫六国的时候,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家,却并没有传至万世,而是刚到秦二世便戛止,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国就此摔落下神坛,就连那规模宏伟的阿房宫都没有竣工,直接覆灭在了项羽的手中。
根据统计,包括小国在内的诸多皇帝,寿命大多在四十岁左右。有人说这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碍于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很多人都是在婴儿期就死去的,持续升高的婴儿死亡率,才是拉低古人平均寿命的关键。事实上,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的古人,寿命普遍都在五十岁左右,这么说起来的话,皇帝们其实比普通人还要少活十年。
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便享受,美女、金钱、权利,已经达到了极致,这一辈子注定就是在安乐中度过的。这应该是很多没有当过皇帝的人的想法,事实上皇帝除却享受之外,也要牺牲很多,皇帝没有那么好当,手里的权利越大,反而越无法正常生活,很多皇帝而患上了精神疾病,虽然很少有表现出来的,但就算潜伏在内心深处,也一样具有很强的危害性。
现如今大家普遍认为,是人民构成了国家,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之下,国家更像是为了皇帝而存在,偌大个国家在皇帝的眼里,就仿佛一块蛋糕,官员、百姓都在蛋糕之上,而他则可以任意享用。这时一种极致的地位,代表着至高的享受,诱惑力实在太大,所以很多皇帝在夺得皇位之后,却仍旧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们坐的不安稳,天天担惊受怕,防止有一天自己也想前人一般,被毫不留情的赶下台。
物质往往是能够影响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第一要素,这里我们用嘉庆来举例,清朝作为我国典型的腐败型王朝,在嘉庆时期遭遇了一场难得的肃清行动,大贪官和珅就在他登基后不久便被查,可以说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有气势的,但等到了中后期却变得异常颓废,反腐行动就此搁浅。说起来,终究还是嘉庆没有想明白反腐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问题。很简单,说白了其实就是物价上涨。当时正值白银的贬值期,因为开通了通商口岸,美洲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导致物价上涨,加上当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口迅速增多,各类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物价直接翻了三倍。
按理说物价上涨,伴随着的应该是薪资的提升,早先康熙爷立下过规矩,那就是永远不能够增加百姓的赋税,所以官员的收入永远都是在同一水平。当初在分析明朝灭亡原因的时候,康熙爷发现主要就是因为官员腐败和赋税增加,所以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他便干脆直接将赋税咬死。
于是官员们为官往往都是入不敷出,举例子来说就是,清朝的一位总督年收入不过155两白银,正常的年花销却在2万两左右,试想如果不贪的话,那他们用什么来弥补如此之大的差距呢?所以在当时的制度下,贪污其实只是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而已,换言之当时清朝所推行的就是一种腐败制度。
嘉庆仅仅凭借杀几个贪官污吏,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甚至就算是将整个大清的官员都换个遍,如果制度体系不变的话,那么也就只是换了一匹贪污的人罢了,但只可惜嘉庆帝水平有限,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勇气,导致官员贪污泛滥,实在是在所难免。
这些就充分的说明,人治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任何人不管他曾经多么英明、多么伟大,在皇位上待了足够年份后都会变得力不从心。
1949年5月27日,在解放军第3野战军的猛烈攻势下,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彻底解放。
上海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具有特别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上海解放后,安排谁坐镇上海呢?其实,早在1948年底,毛泽东就有理想人选了。
那就是解放军第3野战军司令员、后来的开国元帅陈毅。1948年底,毛泽东召集陈毅、刘伯承到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时,就明确对陈毅说“上海解放了,你就去当市长! ”【资料扩展周恩来为何推荐陈毅做外交部长?“他比我讲得好,大气势!”】
鉴于上海的重要性,毛泽东千叮咛万嘱咐“进上海我们是打不得一点儿败仗的。美国有人预测说,我们共产党进得了大上海,不出三个月就要退出来。我们接管上海,管理上海,这是我们执政大城市的能力考验! ”
重任在肩,陈毅倍感压力。陈毅一生,历任各种职务,不管是军事主官还是政治主官,都干得得心应手。不过,担任地方行政主要负责人,还是第一次。更别说,第一次就是担任上海市的市长。
不过,陈毅何等样人?他在进入上海后,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情况,从1949年到1954年这五年间,一方面顶住蒋介石国民党空军的轰炸,一方面积极恢复国民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不但在上海站稳了脚跟,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其实,陈毅在进入上海的第一天,就以一件事情,送给上海人一份大礼,还说服了美国人……
原来,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国民党势力根深蒂固。受国民党宣传的影响,上海市民对共产党和解放军不了解,更谈不上支持了。为了打消上海市民的顾虑,获得他们的支持,陈毅在解放军攻克上海之前,就提出了一条入城纪律解放军入城后不进民宅,“在没有找到营房之前一律睡马路”。
这条纪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同志提出,早在红军时代,军队都是住在老百姓家里的,这不但能够解决军队的住宿问题,还能够促进军民团结。也有同志提出“不住民房睡在马路的水泥地上,早晚天气凉,要是战士受寒生病了,怎么打仗呀!”
陈毅听了这些意见后,毫不动摇,他“这些困难都是可以想方设法克服的,但军队不入民宅睡马路这一条要坚决执行。就这么定了,天王老子也不能改!”【资料扩展陈毅为何下令让解放军厚葬抗日名将张灵甫?】
陈毅提出的入城纪律经邓小平 、刘伯承同意后报中共中央。毛泽东高兴地连批八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5月27日夜,上海战役的全部战事就结束了。解放军第3野战军9兵团第20军、23军、27军连夜入驻上海城区。
进驻上海的10万解放军严格遵守《入城守则》,全部露宿街头,没有发生一起入住民房的事件。
当时,年轻的资本家荣毅仁正要打算举家离开上海,迁往香港。他亲眼看到十万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的一幕后,当场说了一句狠话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荣毅仁还马上做出决定,把已在香港的妻子儿女接回上海,全家留在上海参加建设新。
解放军进城露宿街头的举动,让许多外国媒体感慨不已,他们纷纷报道上海解放,十万大军夜晚进驻上海睡马路的那个场面。解放军睡马路这一举动,让广大民众进一步正确认识即将诞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放军形象。
美国非常有影响力的《生活》杂志则刊登了一幅解放军战士睡在上海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