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和张天志的咏春谁更正宗?谁更厉害?
最近论功夫片最火、话题最热的就属《叶问3》了,《叶问1》的票房8281万,《叶问2》的票房2.3亿,而《叶问3》3天就狂收4.7亿,这个票房于是就成了最热门话题了。不过,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八卦去讨论那些票房是否真实了,我们还是借此来聊聊“叶问”这个系列电影里面实实在在的东西。那就是叶问的咏春和张天志的咏春谁更正宗。
都知道,咏春拳的创建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是福建永春县的严三娘所创,第二种说法是由福宁州的方七娘所创,第三种说是福建莆田的严咏春所创,只是不管是严三娘还是方七娘以及严咏春,咏春拳最初的来源是为了正当防卫,也就是说,以防卫为主,攻击很少。所以前期咏春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咏春开始基本是以传授女性为主,由女性所创立或发扬光大的,也正因为使用者是女性,所以拳法招式中不会出现很高的踢脚,不雅观。到后期,咏春拳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所以越来越多被男性练武者所喜欢,于是就有了把咏春发扬光大、影响至今的是梁赞、梁璧、陈天华、叶问、李小龙这样的实战派咏春传承者。
而叶问是师承陈华顺,陈华顺为人很正派,比较循规蹈矩,他从他师父梁赞那里所学的咏春,依然是原滋原味版本的“咏春”,而后来,大家也在《叶问前传》里面看到了,梁赞的长子梁璧,也就是叶问的师叔,为人不喜欢墨守成规,所以改良了“咏春”,就有了“高脚咏春”,当叶问接触到梁赞时,发觉梁璧的“高脚咏春”是他更想要的,所以就有了叶问后期跟梁璧学起了“高脚咏春”。
至于张天志嘛,历史上的梁赞开馆收徒,得其真传者除子梁壁和陈华顺外约5、6人,所以张天志的师父具体是谁并不清楚,根据影片中张天志在香港时自身的咏春拳就已经很厉害,但那时他还得靠拉三轮车以及给给别人打黑拳维持生计,推测出张天志应该是在大陆所学,而梁壁则是很早就到了香港,所以张天志应该师承陈华顺。那么张天志一直师承陈华顺,论师承一派来说,所以在张天志眼中,叶问的咏春是不正宗的。
论真正意义上来说,张天志的是传统咏春,是正宗的,这也是他说叶问的咏春拳不正宗的原因,咏春拳正宗门派没有高腿,叶问的咏春有高腿,这种技法就是上述提到的,叶问年轻的时候和梁壁学来的,梁壁为人孤傲,喜欢专研武术的创新,于是将传统咏春拳改良,并传于叶问。
所以,论正宗,张天志的是更正宗,不过,论厉害,区别就在于如果说技巧方面,叶问的咏春拳实战性更强,毕竟叶问后面还有个李小龙呢!
佤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在他们的礼尚往来、饮食习俗、禁忌习俗中都有诸多的体现。佤族爱喝酒。过去佤族喝的酒主要是自制的水酒,现在不仅喝水酒,也喝烧酒、米酒等。酒是佤族待客首要、起码的礼节。佤族敬酒讲究年龄大小,先敬老人,后敬年轻人。敬酒人将酒杯递给客人时,客人一般都要双手接酒杯,然后很有礼貌地回敬敬酒者。敬酒者若推辞不了,可以先抿一口,再把酒杯里的酒加满又敬客人。客人一般不能拒绝敬酒,拒绝敬酒认为是不礼貌的。客人能否喝酒,都要很客气地接过酒杯,先抿一口后转敬给年长者,等年长者喝完,再负责把酒杯交给敬酒者。这样,大家就会把您视为懂礼貌的人。
佤族做水酒时,一般忌外人进家,或忌带一些酸果或鱼、螃蟹之类的水中动物进家。据说,如带奇事网以上酸果及水中动物进家,做的水酒就会变酸,有腥味,不好喝。
客人到了佤族家里,主人若请他吃米酒(或者是蜂蜜),忌讳将酒碗直接递到客人手中,一般把碗放在客人座位旁边,说声“请”就行了,否则视为不礼貌,以后客人可能不会常来了。
佤族的菜中,以鸡为贵,用鸡制作的各种菜肴是招待客人的佳品。招待客人的鸡,不能用白羽毛的,否则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主客关系会逐渐淡漠,客人就不会再来。鸡头也要给最年长者吃,小辈不能抢着吃。
年长者一般都要用鸡头看卦,从鸡卦中看客人以后是否还会再来。吃饭时,佤族忌讳饭粒掉在地上。若掉了,一般都要拣起来,不能用脚踩,也不能扫进火塘里。佤族接待客人时,总想让客人喜欢和高兴,客人喜欢,主人更高兴;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满意,被认为是看得起他,尊重他;若客人过多拒绝主人的盛情,主人有时反而认为您看不起他。这充分体现了佤族人直爽、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日子被认为是忌日,如父母去世的日子,佤族视为忌日,凡逢与父母死日的天干相同的那一天,都是忌日,不能盖房、结婚、出门、卖猪、杀猪等。,地支属鸡、猪的日子,不能杀鸡、杀猪,卖鸡、卖猪。所以,到佤族家里买鸡、猪等,逢到忌日,就很难买到。哪怕是过节吃肉,忌日这天一般也是忌讳宰鸡杀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