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港台用繁体字 新加坡却和大陆都用简体字
现在人腰包越来越鼓了,每年都有大批国人满世界转悠,据说出国游选择最多的目的地就是新马泰,特别是新加坡,属于华人世界,人觉得那里特别亲切,就好像是自己的远房亲戚似的。新加坡政府和政府关系一直都不错,让国人对新加坡的一切都特别推崇。有朋友从新加坡回国后和疯狂奇事网小编说,新加坡大街上汉字竟然是简体字不是繁体字,难道简体中文不是大陆特有的吗?今天疯狂奇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简体中文在新加坡的由来。
新加坡官方语言有四种,其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一个人至少会说、会读、会写至少下列语言之一英语、马来语、官话和泰米尔语。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家里使用英语交流,而且是独具特色的singlish,口音特别重,说实话不太好听。在新加坡,普通话被称为华语。新加坡的华人也分为两派,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海峡华人在公共场合讲英语,在家里大多数都讲华语,还有很多人讲潮州话、闽南话。前者以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以李显龙为代表。由于国力日益增强,为了更好的与交流和方便暴增的游客,现在的新加坡也跟上形势利用户外广告等形式大力推广华语。
我们有所了解,当初政府百废待兴时期,推广简体字主要考虑降低普通民众识字成本,从而降低教育成本,大幅降低文盲率,能够更快的恢复生产建设祖国。而新加坡使用简体中文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大体分为两个原因第一,政府因本地华族学生在学习华文方面的困难,决定采用简体华文和汉语拼音。第二,希望本地华文的应用能和华文的根源地采用简体字的大陆挂钩,方便互相交流沟通。在1969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均与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了《简体字总表》,收录简体字2248个,包括公布的所有简体字,国家法令规定标准汉字采用国家标准。这个过程说明新加坡对大陆地位的判断,认为大陆将在亚洲拥有较大的话语权,晚用不如早用,根本上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
台湾街头
港台地区一直延续用繁体字的传统。拿台湾举例来说,为什么没有推行简化字呢?疯狂奇事网小编查阅相关资料推论觉得,台湾在上世纪与大陆一直是敌对关系,大陆使用简化字,那台湾绝无可能仿效大陆。,台湾人口基数小,简化字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及推广简化字本身的成本高,没有必要推行简化字。还有一个原因,繁体字是去台大陆人维系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根系,能不动尽量不动。
有关汉字繁简之争由来已久,繁体是相对简体而言,以前的字不叫繁字体而叫正体字。一部分人认为繁体比简体有文化,信息量大;一部分人则认为简体比繁体书写快效率高,简单说就是简体字好用,繁体字好看。疯狂奇事网小编是这么看,汉字一直都处在变化之中,从李斯赵高等人规范各国文字时就大规模简化过汉字,创造了小篆。后来小篆变隶书。隶书顾名思义隶人书,就是底层人民使用的文字,比小篆简单多了。文字根本上还是沟通的工具,孰优孰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沟通顺畅,不存在繁体字比简体字优越,但不可否认的是繁体字在写书法时确实比简体字美观。
列位看官,您怎么看?
三国时期的谈不上什么大帝国。“五胡乱华”前后建立了十六个小国,大多数也不能算是帝国——至多前秦可以算一个,它曾经统一了几乎整个北部地区。不过,这些小国却有值得注意之处他们的领袖都拥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大单于”,一个是“大皇帝”,前者意指胡人的领袖,后者是的皇帝。这种双轨的体制,在历史上一直沿用许久,除了宋明两代以外,所谓的“征服王朝”,包括采用“混合体制”的唐代都是双轨制。一个国家混合采用两种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国两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讯息的向下传达和向上回馈都经过不同的管道,会产生讯息混乱的毛病。
“五胡乱华”后期,北方的局面逐渐澄清,鲜卑人拓跋氏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疆域广大,不仅统一了的北部,也统一了草原和沙漠地带。经过好几代的涵化,北魏逐渐变成的王朝,可是北部沿边地带却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胡人文化,甚至于中央派到那里去驻守的军人,也变成胡化的汉人。北齐的高氏,就是从今天河北搬到北方去的汉人,后来却完全以胡人的姿态出现。北魏、北齐、北周三个朝代的统治者,始终在汉化与胡化之间摇摆不定。北魏本身的汉化,经过了相当复杂的程序。在孝文帝时代,完成了制度上的汉化,先解散北族的部落制度,再建立汉人社会的官僚制度;可是,沿边的六镇却始终不愿意汉化,六镇反扑,取代拓跋政权,建立了北齐、北周。北齐、北周的六镇集团,本身就是胡汉混杂的军阀们。
鲜卑人建立的三个王朝,统治疆域不算小,内部并不和谐。汉人社会只在表面上接受胡人政权,即使胡人已经汉化了,汉人还是在各地建立起相当程度上自治的小区,国家其实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统治。胡化的军阀们,更是回到以军事组织为名的部落组织。所以,这些王朝在几百年里不断地调节和重整,从分裂中寻求整合。
文化的冲突和重整
这种征服王朝面临的文化冲突和重整,在历史上不仅限于这一次而已,往后历史上的几个征服王朝,无一不要处理同样的难题。而且,因为他们处理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上总是说胡人进入中原就被汉化了,其实不然,整个中原也是在不断地接纳胡人文化,逐渐改变、丰富汉人的文化性质。单以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而言,“五胡乱华”带来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汉代的席地而坐逐渐演变成坐在椅上、睡在床上,进门脱鞋也变成穿鞋入门;房间的高度增加了,窗户的位置也提高了;以穿衣服而论,宽袍大袖改变成窄袖长衫。这些改变都是两个文化混合后的结果。
在政治上,胡人统治者对其他的非汉人,即使不是自己的族群,也觉得亲切一点。,胡人帝国与中原四邻的心理界限相当模糊,这甚至于影响了他们对信仰的选择—胡人觉得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也是一种胡教,是他们感觉比较亲切的宗教,所以他们对佛教的庇护,往往比汉人政权要更为积极。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迅速扩张,有不小的成分是因为胡人统治者的接受和拥护。
这种信仰的取舍与族群的认同之间的相关性,在别的国家的历史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欧洲接受基督教是在蛮族入侵时,罗马军队有不少蛮族的兵丁,他们信仰基督教促成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再有一个性质不太相同的例子近代日本侵占了朝鲜,很多朝鲜人选择信仰基督教,以排斥日本式的佛教和神道教。这个例子的结果相反,但深层的心理动因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