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轰炸结果:美军10天炸死近50万日本人
当地时间2015年3月10日,日本在东京举行仪式纪念东京大轰炸70周年,安倍晋三及日前任首相均参加。相比起人们耳熟能详的两次原子弹轰炸,东京大轰炸并不为人所了解,但对日本而言,1945年3月9日夜间这场炸死近10万人的轰炸留给日本的记忆却与两次原子弹爆炸一样深刻。
东京大轰炸是1945年3月后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由于指挥这一系列轰炸行动的美军指挥官是柯蒂斯·李梅,这一系列轰炸又大规模地使用了燃烧弹,史称“李梅火攻”。
近日,专门研究二战历史的著名日本史学家山边正彦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称,美国空军在1945年3月10日轰炸东京时,曾有意对住宅区开火。他强调,轰炸东京时使用的各种方式大部分都在所谓的正义战争框架之外打击的目标是平民。据他介绍,在住宅区内有一些小厂,但它们和前线没有直接关系。,东京因自己的人口密度而被选为打击目标,以便可以消灭更多的人。轰炸的结果是没有军人伤亡,死去的都是平民。死者中有婴儿、儿童、妇女和老人。
从东京大轰炸的伤亡看,这一说法有一定的迷惑性,从当时的历史看,这种不加区分的大规模轰炸完全是为了摧毁日本生产各类武器的兵工厂而采取的行动。
1944年美国对日本开始轰炸时,采用的是同欧洲战场类似的昼间精确轰炸。飞机在白天出动,以大编队在10000米奇事网以上的高空集结并对大规模的工业基地和工厂进行毁灭性的轰炸。由于日本缺乏雷达预警,也没有适合反击战略轰炸的重型高射炮和高空重型战斗机,美军的轰炸损失轻微。
但这样的轰炸对摧毁日本军工企业的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日本工业结构与德国完全不同,日本大量的武器零部件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家庭式作坊工厂生产,再将这些部件运到工厂进行组装,昼间轰炸虽然能炸毁总装工厂,却无法阻止日本的小作坊持续生产军火。
面对这样的情况,1945年初,李梅开始负责对日本的空袭。他仔细研究了此前战略轰炸的得失日军夜间防空能力极差;日本城市的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市中心,散布在居民区的家庭作坊式工厂与附近主要工业区互相依赖程度很深;大都市房屋密集,主要是木板结构,消防能力薄弱,一旦起火将迅速蔓延;,高空急流、云层遮挡和轰炸高度太高都影响了B-29的轰炸精度。
最终,李梅决定改变以往的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改为夜间低空高强度燃烧弹轰炸。
1945年2月4日,日本神户,美军出动70架B-29轰炸机,实验性地投下了160吨燃烧弹;2月25日,美军又出动172架B-29轰炸机,投下了450吨燃烧弹,使东京27970幢建筑物被移为平地。两次实验性空袭虽然仍是昼间高空轰炸,但效果明显,更加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为了加强夜间空袭的效果,李梅下令所有参加火攻的B-29都拆掉了自卫炮塔,只留尾部机枪,节约下来炮手、机枪和弹药的重量都用于装载燃烧弹,每架B-29可以装载5.4到7.3吨的M69燃烧弹。他还于2月19日颁布了新的作战条令,飞机将单独各自飞行,而非密集的编队飞行,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开火,引入目标区。燃烧弹在1524-1829米的高度上投放。
1945年3月9日傍晚十七时三十四分,“李梅火攻”正式开始,由第314轰炸机联队联队长托马斯·鲍尔准将担任空中指挥,目标东京。子夜二十四时十五分,2架导航机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燃起两条火龙,标出了巨大的“X”字样,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赶到的277架B-29以单机间隔15米依次进入,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向东京倾泻了2000多吨燃烧弹。风借火势,火借风威,转眼间已是一片火海。大火冲起的数股强大气流,将几架B-29转眼冲高了几千尺,机组人员从座椅上弹了起来,有些人还重重地摔下座椅。
轰炸引发的大火几乎将所有东西都点燃了,金属都被高温融化,人和木头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温中自燃。许多躲在防空洞里的人都被活活烤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疯狂,到处是乱窜的火苗,到处是恐怖的惨叫,很多人认为水能克火,纷纷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灼烈大火所形成的高温将池塘里的水都煮开了。池塘成了开水锅,水中避难的人都被滚烫的水活生生煮死。
火焰熄灭后,东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烧成灰烬,中心商业区的63%、工业区的20%被烧毁,其中美军要攻击的22个工厂全部被毁,近84000人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伤亡人数竟超过了后来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广岛。而美军仅损失14架B-29。
由于燃烧弹轰炸成效显著,美军随后又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燃烧弹轰炸3月11日夜,美军出动285架B-29轰炸名古屋,投下1700吨燃烧弹,烧毁5平方公里的市区;3月13日夜,美军出动274架B-29轰炸大阪,投弹约1700吨,烧毁民房和工业建筑物134744幢,55万人(占大阪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无家可归;3月16日夜,美军出动307架B-29轰炸神户,投弹2300吨,66000多幢建筑物被炸成废墟,25万人(占神户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无家可归;3月19日夜,美军轰炸名古屋,烧毁7.68平方公里城市。
随后,由于美军已经没有燃烧弹库存,火攻暂时停止,在持续10天的轰炸中,美军仅仅损失了20架B-29。
李梅通过火攻战术造成了近50万日本平民死亡,800万平民流离失所,244万幢建筑物被毁,还有难以计数的人死于营养不良、肺结核以及其它由无家可归和 食物不足带来的疾病,这些人并未包含于上述伤亡数字。96个日本城市遭到轰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区被烧毁面积均超过50%,东京、横滨56%,名古屋 52%,大阪、神户57%;中小城市里,福井最高达96%,甲府72%,日立71%。死伤程度远超核弹。
据日本官员说,燃烧弹空袭使工业“生产严重受损”。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也曾指出,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而李梅也获得了日本人“鬼畜李梅”的绰号。
对于轰炸的后果,李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经表示“如果美国输掉了战争,我充分相信我会因为战争犯罪而受到审判,只要看看日本人是怎样对待那些参加1942年杜立特空袭的身穿军服的美国飞行员就知道了”。不过此后在日本国会参议员、自民党国防部会长源田实提议下,李梅却于1964年获颁日本最高级别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发动了对东京的空袭。轰炸结束后,由于美军在空袭行动前并没有与方面沟通,以至当他们按计划飞到沿海时,飞机燃料耗尽,除1架迫降苏联、3架迫降海岸外,其余12架飞机的机组人员都在浙赣上空弃机跳伞。在中方的帮助下,美军轰炸东京的任务得以完成。
,空袭一个月后的5月18日,日军出动五万人向浙赣线发起全面进攻,占领并彻底摧毁了曾经准备给杜立特降落的衢州机场,并对掩护救助过美军飞行员的当地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报复。为杜立特的这次成功的空袭行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灵光乍现的奇想
1942年1月10日,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航空兵的机场上,弗朗西斯·洛海军上校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场跑道上的一道横线,那是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飞行员在岸上机场训练起飞和降落时为了标明航母甲板长度而画的,对于舰载机飞行员来说,这条横线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但却让潜艇军官出身的洛上校的脑子里灵光乍现,一个大胆而极具创造性的想法出现了!
自从一个月前的珍珠港事变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现在日军已经打到了印度尼西亚,美国的民众和舆论对军方特别是对海军压力很大,“海军在哪里?”,他们迫切需要军方迅速对日军进行反击,打掉日本的嚣张气焰,振奋盟国的民心士气。毫无疑问,最好的反击就是轰炸日本本土,但此时虽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还有3艘航母,其他水面舰艇所剩不多,再加上舰载战斗机无论是性能还是飞行员素质都远远不及日本海军,要是派航母舰队去轰炸日本本土,那就是把航母舰队往虎口里送了。而陆军航空兵——此时美国还没建立起独立的空军,陆军航空兵就是日后空军的前身——手上虽然有一些轰炸机,但现在盟军控制的机场距离日本本土太远,没有一种轰炸机能飞到日本。
所以海军一直在苦苦思考该如何去轰炸日本本土,洛上校正是从这条横线上大受启示,想出了派陆军的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去轰炸日本的妙招,立即赶去华盛顿向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汇报。金上将听后也很感兴趣,马上找来了自己的航空参谋伦纳德·邓肯上校,邓肯可是个航空专家,他听后立即表示陆军的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问题不大,但却绝不可能在航母上降落,因为陆军轰炸机要比海军的舰载轰炸机大,降落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没有尾钩无法钩住航母甲板上的拦阻钢索,所以没法在航母甲板上降落。他也对这个大胆的设想极为赞赏,没有彻底否定,而是对这一设想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可行性研究。
五天后,雷厉风行的邓肯上校就将一份完整的计划交给了金,金看了以后沉思片刻,说道“去找阿诺德将军吧,如果他同意,就让他和我联系,但要注意保密。”金所说的阿诺德就是当时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司令,后来第一任美国空军参谋长阿诺德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