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苏联历史上最搞笑的最高领导人
若要评选史上最搞笑的大国最高领导人,冠军非前苏联共产党前总书记勃列日涅夫(1964-1982在位)莫属。他要认了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一把手,勃列日涅夫的水平与所作所为确实和他的地位严重不相称。
勃列日涅夫的翻译霍德列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知识贫乏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求甚解,往往用诸如“我们将研究研究”、“我们考虑考虑”这类话搪塞对方提出的问题。只要手头没有讲稿,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个弱智的国家最高领导曾闹出许多笑话来。1979年,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卡特私下会晤,他照本宣科,念着为他准备的稿子,当念到划去的段落时,竟转过头去问翻译“我还要往下念吗?”
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视察,在阿塞拜疆党员大会上致祝贺词。他拿错了别人为他准备的另一份讲话稿念了起来,居然没有发觉!由于他的讲话与大会毫不相干,台下听众骚动起来,秘书连忙替他换了一份讲稿,他这才明白念错了稿子!
更为搞笑的是,在当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勃列日涅夫致欢迎词。勃列日涅夫把秘书写好的发言稿忘在外衣口袋里,上了主席台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呆了一会儿,勃列日涅夫终于讲话了。他的欢迎词非常费解,谁都听不明白,因为他只是一连把俄文字母“O”(注念“噢”)念了五遍“噢!噢!噢!噢!噢!”原来,他把奥运旗上的五个环,当成了五个“O”!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对外实行强硬路线,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还派兵进驻蒙古,在珍宝岛与军队激战。后又派兵入侵阿富汗,帮助越南入侵柬埔寨。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民经济滑坡,尤其是农业生产连年下降,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也迅速削弱,苏联变得外强中干,国库空虚,国力下降,党内腐败愈演愈烈,高级干部成了特权阶层。腐败像癌细胞在苏联共产党内扩散,埋下了苏联共产党瓦解的危机。
勃列日涅夫还有浓郁的“勋章情结”。以发奖章、勋章的方式颂扬自己治理下的苏联社会,成了勃氏工作日程中最重要的事,并对此走火入魔。他的警卫讲了这样一件真事勃列日涅夫在看电视连续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时,一个护士在一旁说,剧中的侦察员伊萨耶夫是个真实的人,现在还活着,只是被人遗忘了。这一下可算是触动了勃氏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经。他马上让警卫去了解伊萨耶夫的近况,如住在哪里,现在干什么等等。警卫说,不用去了解,没有这个人,那是电视剧塑造的艺术形象。勃列日涅夫还是不放心,又给安德罗波夫打电话,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怎么办?勃列日涅夫本来是想给这个伊萨耶夫颁发勋章的,人都没有,勋章怎么发?勃氏这时来了聪明劲儿,他把一枚金星勋章授给了扮演伊萨耶夫的演员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
从此以后,勃列日涅夫形成了一个习惯,在家里看电视、电影,一旦有喜欢的演员,就召唤过来,给他们颁发各种各样的奖章、勋章。这成了勃氏执政后期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内容之一。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究竟给多少人发了多少奖章和勋章,已无法统计清楚;但可以说清楚的是,他没少给自己发勋章,仅仅以列宁名字命名的奖章他就得了3次,金星勋章得了19枚!翻看历史照片,坐在主席台上志得意满的勃氏,胸前总是左3枚右3枚地挂着一串串奖章和勋章。
1978年,勃列日涅夫因出版他的文学三部曲《小地》、《处女地》和《复兴》而名噪一时,并获列宁奖金。没想到在他死后3年,有人即在《旗》杂志上指出这3个中篇出自一班御用文人之手,真正作者并非勃列日涅夫。这是勃列日涅夫为历史提供的又一个笑话!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像往常一样服下安眠药后睡觉,却再也没有醒来。当警卫人员到点请他起床时,发现他已停止了呼吸。他跟斯大林一样,直到撒手归天,这才恋恋不舍地松开了权杖!
时间一晃过去了20多年,勃列日涅夫的名字仍常常挂在老百姓的嘴边,不过不是怀念,而是对他进行讽刺。说唱艺术家彼德罗相在舞台上装出一副臃肿不堪的样子,嘴角歪斜,学勃列日涅夫说话“今天,我……代表……苏……苏联政府……授予您勋……章……”(刘继兴)
姚显微,字达人,原名名达,1905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自幼涉猎书史,尤嗜地理学。18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赣县中学,旋入上海南洋公学国学科学习。20岁入清华研究院深造,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由于其勤奋笃学,深得导师器重。姚显微追随左右,耳闻目染,广见博识,受益非浅。他还常常帮助梁启超记录讲稿、整理资料并助编成书,如梁先生的《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历史研究补编》等学术著作就是经他记录整理成书的。
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聘请姚显微任编辑兼特约撰写。于是,姚离开清华来到上海。其间,他为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万有文库》,并亲自撰写了《目录学史》、《目录学》、《目录学年表》。不幸的是,书稿还未来得及付印,即毁于“一二八”日本侵略上海的战火之中。对此,他极为愤慨地说“吾家虽毁吾身尚存;敌人虽强,怎能禁止我们另起炉灶呢!”于是更加振作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奋笔疾书,重撰著稿。不久,三书相继出版问世,成为我国现代目录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1934年,姚显微执教于上海复旦、暨南两大学,还在上海开设女子书店,并创办进步刊物《女子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振奋民族精神,当时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全国解放后,《女子月刊》曾在北京展出。
1935年6月,姚显微参加上海文化界的爱国运动,与150多名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反对不问国事,埋头于读书和复古,希望唤起民众觉醒,努力去“完成民族解放的功业”。同年12月,他与文化界300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号召文化界“应立即奋起,站在民众面前,展开救国运动”。
1940年10月,国立中正大学创办,校长特聘姚显微为研究部研究教授,继为文史系教授,主讲和编写《通史》。
1942年5月,日军进犯江西,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中正大学被迫迁至江西泰和。姚显微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忧心如焚。他奋然投笔从戎,慷慨陈辞“数载以来,赖无数将士浴血抗战,已深陷敌人泥淖矣!胜利,则需知识界实行参战。有愿以兵役为己任者,吾其为矢乎!”号召广大知识分子积极行动起来,保家卫国,御敌雪耻。不久他在中正大学联合爱国师生组成了抗日战地服务团,亲任团长。6月25日,姚显微率团一行38人高唱爱国歌曲,从泰和直奔樟树前线。服务团沿途所到之处,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来到前线后,立即投入工作,他们抢救伤员,慰问伤病官兵,散发慰问金,深入战地进行报道工作。他们的爱国行动,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同年7月7日,服务团从樟村转移,行进至新干石口村驻扎。深夜,不幸被日军包围。姚显微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地对团员们说“我们已入虎口,应该义无反顾,坚决和敌人拼命!”接着,他率先向冲进屋的日军猛扑,日军先以枪弹射击,继用刺刀刺杀。姚显微倒在血泊中,仍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壮烈牺牲。7月28日,他的遗体被运回泰和,各界人士举行了公祭。8月6日,葬于泰和杏岭。
姚显微牺牲后,《新华日报》和其他报刊发表大量悼念诗文和评论。1943年3月25日,重庆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表彰他“见危受命,为国殉难”。英灵配祀于江西乡贤祠。中正大学成立“显微学社”纪念他。1987年4月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并筑“显微亭”于江西师范大学(即原中正大学故址),书其生平事迹,让后人瞻仰。
作为一名学者,姚显微独创史理学说。他认为历史学应和地理学、物理学、生理学一样,更称为史理学。他每治一学、每撰一书,必以沉毅缜密的精神,奋勉而为。他常说“学而至于有成,非易事。”“笃志苦学,深思力索,向未敢后人。”抗日战争初,母亲有病,子女尚幼,加之战乱扰困,他及家人过着清贫动荡的生活,给著述带来不少困难。他常“一手抱儿,一手作文,笑谈歌唱,其乐无穷”。姚夫人巴怡南回忆说“事之难者,君愈欲为;路之远者,君愈欲赴;幽泉深谷、峭壁县崖,君必穷其源,攀其巅,而探其奇。似觉人生莫不可为,而世事一无难者。故君从无踌躇之志、忧戚之言,恒言宇宙进化,端赖人类有为。”姚显微一生所著极多,除上述《目录学史》、《目录学》和《目录学年表》外,尚有《史书要籍解题》、《章实斋年谱》、《朱竹君年谱》、《邵念鲁年谱》、《梁任公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讲录》等。遗稿数十卷,多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