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由于没有证据,所以 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后世对烛影斧声事件的主要评价】
弑兄夺位说
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据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
无法脱嫌说
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偶然致死说
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有关宋太祖之死,当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反对意见
赵光义并没有杀死赵匡胤的动机。因为《宋史太祖本纪》里明明白白写着,太祖生前,就已经明确表明太宗赵光义才能胜过自己,理应接替宋朝皇帝的位置。而且两人关系至少在表面上很好,宋史中,多次有赵匡胤去赵光义家里的事情,只不过,记载的是幸光义宅。最重要的一点是,赵匡胤并没有立太子,同样也没有立皇太弟。这个也有情可源,毕竟皇太弟这个称呼不伦不类,宋朝没有必要一开国就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古代,除了皇子继承皇位,最多的就是弟弟继承皇位,这无可厚非。可见,兄终弟及也是历史上一种十分普遍的继承手段。何况秦国就是因为这一制度而逐步强大的,而宋国则正是因为这一制度衰落的。所以,制度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关键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