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烈】张国焘回忆录《我的回忆》 张国焘夫
张国焘
张国焘曾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却走上了歧途,被开除出党,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想要了解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可以从两本书即他的回忆录和他夫人的回忆录入手来一探究竟。
张国焘回忆录《我的回忆》
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一次秘密的访谈正在进行。一位老人侃侃而谈,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负责大陆事务的两位官员和一位政治分析家时而埋头速记,时而打断老人的话提问几句,而桌子上的轻便录音机里的磁带也在飞速地转着......这样的场景诡异而神秘,这位老人是谁?他们在谈什么?
这位被美国人如此看重的老人,有着复杂而奇特的人生经历,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曾是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昔日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最高领袖,也是中共历史上有名的叛徒。他既有过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生,也有着为人不齿的叛徒生涯,至于晚景凄凉更令人唏嘘。他便是张国焘。
张国焘为什么到了香港?又为什么跟美国方面发生了关系?他在这次采访中到底说了什么?
1938年,时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的张国焘借祭黄帝陵之机逃到西安,转道武汉,投靠国民党,从此叛变革命。不久因为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军统抛弃,此后张国焘在国民党官场辗转沉浮,也曾担任过一些挂虚名的设计委员之类的职务,但总是郁郁不得志。新成立后,张国焘一度去台,后不堪倾轧转而流寓香港。在香港,张国焘曾与顾孟余、李微尘主办《之声》,却又因为利益问题,被顾、李二人排挤。而后,张国焘又在买卖黄金的风潮中遭受损失,加之遇上妻子断骨之祸,一时间生活困顿之极。
就在张国焘艰难度日之际,一些美国的研究机构找上门来,在这些机构看来,张国焘曾经长期担任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果让他对自己参与的历史进行回顾,将有着相当研究价值。196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名人中心的研究人员找到张国焘,提出希望张国焘为名人中心写回忆录。作为报酬,名人中心每月向其提供2000港元。由此张国焘开始向名人中心撰写回忆录。1966年,香港《明报月刊》购买了其回忆录的版权,开始以《我的回忆》为题在报纸上连载,后结集出版。在为名人中心撰写回忆录不久,张国焘开始被美国政府注意,在美国政府看来,张国焘虽然早已远离政治中心,甚至可以说脱离了政治,但由于他身份特殊,不仅对于共产党早期的历史十分了解,对共产党早期政策运作十分熟悉,而且他与现任领导人有着长期的交往,熟悉他们的性格,张国焘提供的信息,对于美国了解当时大陆的政局有参考价值。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找到张国焘,让其不定期提供对于大陆的时事政治分析。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就在这年10月间,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的外交人员开始对张国焘进行访谈。而在张国焘即将离开香港的时候,美国方面相关人员拜访他,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张国焘对文化大革命的分析和判断。
就美国政府解密文件(见1968年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向美国驻台北大使馆和驻东京大使馆递交的航空文件,航件号为A-819,后被归入政府密级文件,编号为:POL1--3HK/Ea/IVRS/S-053-,该文件原件在林登约翰逊图书馆有藏。1992年7月21日该文件解密,后归入美国政府解密档案政治类,在美国各大图书馆或国內购有该数据库的图书馆,只需进入解密档案参考系统,便可检索获得--作者注)看,在采访中,张国焘的观点自成一家之言,其中很多是不了解情况的妄测之词,也有不少诬蔑言语,有些推论也有着些许的先见之明。
对于美国方面迫切想知道的文化大革命发起的动因和以后的走向,张国焘作出了自己的分析。他认为毛泽东发起文化大革命有两个方面的考虑,既带有哲学的思考,也出于权力的考虑,但主要是前者。对于毛泽东,张国焘心情复杂,两人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相识,又一同参加中共一大,此后两人长期分任苏区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在几十年前的长征会师中,两人又是那场草地风云的主角。对于这位昔日的同志、对手,张国焘认为毛泽东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但他又是一位农民式的社会主义者。作为一位农民式的社会主义者,毛泽东有着一种对于平等的渴望,一旦他发现自己建立的政权没有提供这些,甚至反而有走向反面的趋势时,随着时间流逝所带来的迫切感,毛泽东便想采取剧烈的非常规的行为来达到目的,也就是防止变修,这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