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的上古传说黄帝大战蚩尤的真相
在正统历史观中,炎帝与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国人也常自称为炎黄子孙。,同属仰韶文化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也发生过战争,因为他们一个属于半坡类型,一个属于庙底沟类型,文化上有冲突。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阪泉之战后,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黄炎部落联盟,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大融合。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炎部落联盟的出现,大有取代神农氏领袖位置的意思,这让身为神农氏后裔的蚩尤部落很不爽,于是蚩尤部落联合巨人族夸父部落,向黄帝部落兴师问罪,于是涿鹿之战爆发了。
涿鹿之战这一仗也不是好打的,因为据《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看见没?黄帝的背后有神仙撑腰,“玄女下凡”传授兵信神符,奇事网小编的一般观点,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仙,一般都是外星人。
啦,蚩尤部落背后的外星人更舍得下本,生生派出了81个兽态机器人参加战斗,这些机器人通过吞食沙子矿石补充能量,还能快速的造出刀戟大弩,这些家伙事儿在当时可是先进武器,别忘了黄帝部落还拿着石块棍棒干仗呢,这一下子可把黄帝给难住了,这仗没法打啊!武器相差太悬殊。前文说了,黄帝背后也有外星人,这些外星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于是乎,这涿鹿之战就越打越热闹。
据《太平御览》卷十五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另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还有《黄帝内经》记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简而言之,蚩尤先动用了气象武器,制作大雾,黄帝用指南车辨别方向。然后,黄帝命令应龙蓄水淹没蚩尤军队,这时,蚩尤派出风伯雨师(可能是外星人科学家),动用高科技将应龙蓄来的水变成大风雨袭击黄帝的军队,皇帝只好派出旱魃将大风雨化解掉。这时,黄帝又动用了声波武器——夔皮鼓,震得蚩尤手下的机器人程序混乱,无法作战。黄帝乘机将蚩尤手下的机器人分解,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历史上洗澡还曾是反考试作弊的重要方式。《金史》记载当时的科举考试之前,考生们都要由不识字的士兵搜身以防作弊。后来有人指出,“搜检之际虽当严切,然至于解发袒衣,索及耳鼻,则过甚矣,岂待士之礼哉!”遂向皇帝建议“使就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并得到许可。通过考前洗澡并提供制式服装,既防作弊又不“亏礼”,真可谓有理有节。
代考
代考从唐代就有,历朝历代,愈演愈烈。古代最牛的“枪手”当属与李商隐齐名的唐朝诗人温庭筠。温庭筠多次为他人做枪手代拟策赋,据《唐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场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帘前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考官事后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可谓出神入化,但他也因为替考名落孙山。
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代考作弊似乎亦没有被完全杜绝。例如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汉民,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代考“枪手”,曾在清末两次代人参加乡试,皆获得中举。
尽管各个朝代都在严打替考,但“枪替”之风并没有减少多少,甚至围绕替考,还出现了中介人。《江西省历代文武科鼎甲考表》写道“有专以双方作介绍为业者,则曰枪架。”
《考试管理制度》一书中有这样的话清代时由于替考普遍存在,各地相继出现一些专门从事替考的枪手。广东替考有所谓“一条葱”之说,从县试到府试再到院试,一包到底,顺天府还出现了专门联系替考机构的私局。
只要考试制度存在,作弊方法必然层出不穷。如今,各级考试部门也在绞尽脑汁,与各种新鲜的高科技作弊方法不断斗争,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在现代考试中,常会出现枪手、夹带,甚至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作弊,常常令人防不胜防。可作弊并非现代人的独创,自从考试制度诞生以来,作弊也就随之出现了。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者一生的富贵荣华,古代的文人只有科举一条路,“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终身”,在这座独木桥上,每个人都得拼命,用真本事,也用歪门邪道,用各种方法作弊。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二是夹带(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在古代,作弊防作弊与科举考试相伴而生,不断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
贿买
贿买考官是唐代科举中最大的弊端,由于考生贵族官僚家庭的托请,科举考试几乎是有名无实,“请托大行,取士颇滥”。贵族官僚子弟基本垄断了科举,“每岁策名,无不先定”,“榜出,率皆权豪子弟”,没有后台靠山的寒门子弟,即使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都很难考取进士。
针对这种情况,统治者也在想对策。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这一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甚至继续“升级”,开始实行“誊录”,就是让专人用红墨水再誊抄一个副本,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则称为“墨卷”。这样一来,阅卷考官便无法知道考卷是谁的,所以以暗号为关节的方法便“应运而生”。
北宋真宗时,朝廷刚刚制定了弥封、誊录等一套防范舞弊的措施后,通关节的事情就发生了。被曝光的是翰林学士杨亿,省试开考前,同乡中打算应科试的一些人来拜访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辅导”。杨亿一听,顿时大怒,一边说“丕休哉”,一边往屋里走。“丕休哉”三个字出自《尚书》,是一句骂人的话。有的人听出来话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语的,都录取了。为了减少这种可能,自宋太宗起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亦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