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鸹撒】古人最爱吃什么美食呢? 这些美食太

考古发现 2023-11-19 13:3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烧尾宴

  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对于美食的研究也是历朝历代都在孜孜不倦研究的事,能够流传至今的也必定是经过历时的淘汰而留下来的精品。那么在古代,有哪些经典的美食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呢?

  烧尾宴

  起源唐代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和满汉全席等其他宴并称五大名宴。

  老鸹撒

  起源汉代

  老鸹撒是陕西省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相传起源于西汉,与李广有关。是一种类似于面疙瘩的食物,但里面的疙瘩比面疙瘩体型要大很多,面团面块是两头尖中间园的形状,像乌鸦的头,所以得名老鸹撒(撒在陕西话中是头的意思)。

  汉代名将李广,其骁勇善战,为败匈奴使佯攻之计,且逃且弃兵甲,蛮军穷追,弃锅釜所剩无几,炊时犯愁。李广命将士卸其盔为釜,取草木为筷,将面团拨入盔中,入野蔬烹之,三军饱,振精神,诱蛮军入围,然胜,回朝。

  武帝闻之,命御厨仿其法精做,以犒三军。有说,匈奴以乌鸦为祥鸟,而此食酷似乌鸦头,故武帝赐食名曰老鸹撒,有江山永固,蛮军不得再扰之意。老鸹撒风行宫廷,至唐,此食传入民间,盛行关中,百姓以其便捷,且念飞将,久传,越变多样。

  黄桂柿子饼

  起源明朝

  黄桂柿子饼,又称火晶柿子饼。据传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立即带领大军去攻打北京,当时正值灾年,临潼老百姓用当地所产的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饼,让将士们充饥。后流传下来,经过西安厨师不断改进,发展成现在的黄桂柿子饼。

  金线油塔

  起源唐代

  早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油塌。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据《清异录》记载,唐穆宗时,宰相段文昌家里有一号称膳祖的老女仆擅长制作这种油塔,且技艺精湛。

  在40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传授给100多名女婢。据说,得其真传的只有9个女仆。西安民间传说,真正能够继承段丞相家老女仆制作油塌技艺的,只有一人,足见其此制作技艺不易掌握。

  泡泡油糕

  起源唐代

  三原县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

  泡泡油糕据传原为皇宫点心,安史之乱时,有一位善制此糕的御厨流落到今西安以北的三原县。为了谋生,便做起制售泡泡油糕的生意,工艺从此传入民间,成为三原县一带世代相传的美味。

  清朝年间,一些掌握了制作油糕技术的三原县人,到西安制售为生,使泡泡油糕传至西安,并由此名扬遐迩。

  千层油酥饼

  起源唐代

  陕西汉族传统小吃中的代表,其味道鲜美,是其他地域小吃所不具备的。油酥饼始创于唐代,被誉为西秦第一点。相传,唐玄奘法师取经回长安后,翻译佛经达千卷时,唐高宗李治命宫中御厨专门用植物油炸成千层烙饼,赏赐给玄奘,以示慰劳和表彰。

  后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取名为千层油酥饼。千余年来历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特点是层次分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千余年来,几经战乱,历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

  水晶饼

  起源北宋

  汉族小吃,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

  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

  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奇事网以上就是【老鸹撒】古人最爱吃什么美食呢? 这些美食太出名!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