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的新闻思想】“长毛状元”王韬简介 王韬
王韬 王韬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新闻记者,外号长毛状元。他有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根据易经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断定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
王韬简介
王韬,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等国,加深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了解。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1870年返香港。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游记》。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王韬的新闻思想
王韬的新闻思想1、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2、办报目的是立言;3、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言论自由;5、反对外报垄断,允许国人自己办报。
借助《循环日报》,王韬得以时政为纲,纵论天下大势、横议治国方略,写成了近千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在此办报宗旨指引下,王韬让报纸取西制之合我者,讽清廷以改革,开启了近代文人论政之先河。
1.文风轻松优雅,是广泛传播的前提
王韬非常注重形式、文风,创建了一种新型政论体。在写作技巧上,单刀直入、立场鲜明、开门明确观点的写法,确保读者第一时间了解文章要旨。
《达民情》开头即天下虽大,犹一人之身也。治天下之事,犹治人身之疾病也。善治病者,必先使一身之神气充足,血脉流通,然后沉疴可去。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千格,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
在字数处理上,王韬的政论多千字左右,《弢园文录外编》里184篇均如此,一为方便刊登,二为便于阅读。至于重大题目,王韬则巧妙采取了分篇连载的论述方法。《弢园文录外编》就有关于原道、原学、原人、原才等共12篇分篇评论作品。,王韬的句子也多以短句为主,既朗朗上口又言简意赅,有音乐美,理解起来也比较轻松。这种不追求华丽辞藻的语言,保证了各种层次读者都能读懂文章思想。这种文体虽无几十年后梁启超的文体那样风行,但简洁程度足以供最广泛的文化人阅读。
2.针砭时弊,提极端取其中的技巧
王韬深知取法其上,合乎其中之理,所以行文拒用婉言,总是一针见血直入问题核心。这与后来梁启超所言夫人之安于所习而骇于所罕闻,性也,故必变其所骇者而使之习焉,然后智力乃可以渐进,可谓殊途同归。
其能识英国语言文字者,俯视一切,无不自命为治国之能员,救时之良相,一若事事无足当意者,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寥寥数笔,王韬把洋务派官员骄横跋扈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挖苦得体无完肤。
3.思想主张,先破后立
破得直言不讳,立得干脆直接先破后立,这是王韬思想的核心特点。
破即除社会之弊,要旨在批判解释国家弊政,讽刺落后现状。例如,王韬直言要清仕途,认为科目、捐纳、保举,三途并进,杂矣,滥矣。必当痛加沙汰,严为甄别;建议要裁冗员,其有闲员末秩,无益于民事,徒足以耗国家度支者,无论文武,悉从而汰之。这种不避锋芒,直面现实的义正词严,显示出王韬的荡气回肠与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