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塞班岛之战:日本人的自杀冲锋
二战时,日本的军人手册上会有这样的指示一颗子弹要留给自己。日军没有设置一支正规的卫生救护部队,溃退时常常开枪射杀伤员,或让伤员自杀,空军来不及带伞包就升空的事情经常发生。二战初期,盟军在战场几乎捕不到日本俘虏。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日本士兵不是自杀,就是拉响手榴弹与对方同归于尽。
太平洋塞班岛是一个日本以南2100公里的火山岛,那里埋伏着3万多日本兵,还住着3万多居民,包括韩国和日本人。日本舰队出动了9艘军舰和430架战斗机;美国出动了15艘军舰和930架战斗机组成的舰队。美国的战斗机飞行员把这场大战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战役结果是,日本3艘军舰被击沉,其余,全部撤退,美国全胜。,在塞班岛上,战争还未结束,甚至,比预想的更加残酷。
日本的自杀式战术才刚刚开始,誓死效忠天皇的3000名日本士兵连夜冲到了美军前线。他们是从海滩、树林和铁路上来的,带着棍棒和刺刀。他们被炮兵队拦了下来,在炮兵强大的火力攻势下他们失败了。那些没有力气冲锋的重伤员,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整个海面漂满了日本人的尸体”。
美军将坦克车改装成宣传车,到处呼叫“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这些呼叫基本无效果。塞班岛之战,美军作战部队起初十分害怕,继而使他们迷惑不解,后来又使他们憎恶,却使许多美军士兵表露出真诚的怜悯。在这次战争中,美军伤亡人数14000人,比之前任何一场太平洋战役都多。在近4万名日本士兵中,只有不到1000人投降,其他39000人都在战场上阵亡了。
塞班岛的日本百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地自杀,他们或从崖上跳下,或父母抱着孩子,一家一家走向海里。有的岛民在自杀前还要进行仪式。二战结束后,一位英国将领说,我们经常号召士兵要战斗到一枪一弹一兵一卒,而只有日本人真正做到了。
究其原因,除了甘愿为天皇效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关于这一点,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这样比较西方军队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依然毫无希望时,便向敌军投降,这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军人,无论作为一个军人或平民,或在他们的家庭中,他们都不会而受辱;而日本军人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荣誉就是战死到底,在绝望的情况下,应当用一颗手榴弹自杀或者赤手空拳冲入敌阵,进行集体自杀式的进攻,但决不应投降,万一受伤后丧失知觉而当了俘虏,他会感到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因为他丧失了名誉,对于从前的生活来说,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可见,日本军人的爱国,是以生命为抵押的。
那种投入战斗时像“已经死过了的感觉”,在有日本武士道经典之称的《叶隐闻书》中被称为“死狂”,类似于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在战斗中假定必死而疯狂“求死”的状态,来源于武士道传统,据说,在战斗中,越是胆小懦弱者越容易被打死,所以初次上阵的新兵伤亡率惊人。而参透这一规律的老兵,除了比新兵多一份镇静和从容,有的还生出这种疯狂“求死”而寄望于“意外”获生的厮杀技巧。
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自杀事件就是在日本行将战败之际的“神风特攻”行为。日本人准备了几千架自杀飞机和自杀快艇,担任出击任务的飞机只携带单程燃料,而将空余的载重量全部携带炸弹,对敌方军舰的要害的烟囱、机舱、弹药舱等部位进行撞击,达到“一机换一舰”的目的。为提高“特攻”的攻击效能,日本人还专门研制了自杀飞机“樱花”号。这种飞机装有2吨多重的烈性炸药,日军为了坚定特攻队员们誓死不回的决心,还采取了一个“绝招儿”飞机的起落架在起飞后会自行脱落。这样,飞行员别无生路,只能拼死搏杀、机毁人亡了。
二战结束的时候,日本海军航空兵已经有2525名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在自杀攻击中送命,日本空军有1387人在攻击中丧命。根据日本的一份正式记录,日本神风特攻队总共击沉了81艘舰只,击伤195艘。根据日本人的统计,在太平洋战争的阶段,日本自杀攻击给美国军队造成的损失占到80%。根据美国空军的统计,将近2800次神风攻击导致34艘海军舰只沉没,损坏368艘,4900名海军官兵死亡,受伤者超过4800名。
孤注一掷的自杀攻击没能挽救日本战败的命运。建立神风特攻队的大西泷治郎,在日本宣布投降不久自杀身亡。
1945年3月,54.5万美军攻打坚守冲绳岛的日军,这是二战中一次大型战役,一时间,与其被残杀,不如选择自杀的舆论弥漫冲绳岛。为了让冲绳的百姓更迅速地解决自己,日军将当时极度短缺的手榴弹分发给当地居民,鼓动他们宁可自杀也不可被美军俘虏。不少人还收到了两枚手榴弹,按照军队的解释,是为了让他们将第一枚扔向敌人,然后用第二枚自杀。
随着日军节节败退,冲绳沦陷的命运已经注定,日军开始逼迫不愿自杀的冲绳居民为天皇“献身”。据冲绳人战后统计,冲绳庆留间岛的一个小村子130名居民中,有45人被逼迫自杀。仅在由21个小岛组成的座间味村,就有大约1200人丧生,其中402人被日军强迫实行集体自杀。
冲绳战役持续了3个月,共有20多万人丧生,包括约1.2万名美军官兵、9.4万名日军和9.4万名冲绳平民。据战后统计,在此次战役中遇难的冲绳居民,多数人并非死于美军枪炮之下,而是被日军强迫自杀或者被日军杀害的。在冲绳县博物馆内,至今仍有一件雕塑作品形象地描绘当年日军士兵恶狠狠地用刺刀逼着7个冲绳人自杀的情形。雕塑上面还刻着“日本士兵屠杀平民,强迫他们杀死对方,然后自杀”的字样。
白居易去世以后,唐宣宗李忱写了一首悼念诗,其中有句“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读来挺让人感动,为君的这般思念臣下,有情有义,旷古至今,似乎也没几个。然则感动归感动,我还是要怀疑他的动机,因为李忱这人太有心眼了,为了图个后世的好名声,他从来是不择手段的。
唐宪宗当家做主的时候,镇海节度使李锜私下里搞小山头,想着皇帝轮流做,有一天到他家。可是皇帝梦还没醒,皇帝派来的兵士真的到他家了,男的全被杀头,女的全被籍没,李锜的爱妾郑氏,分配给了唐宪宗的郭贵妃(郭子仪的孙女)做侍女。某日,宪宗偶遇郑氏,发现这小女子有点意思,一打听,原来是叛逆李锜的女人,给死鬼戴绿帽子,这滋味估计挺爽,于是,霸王硬上弓,郑氏生了一个娃,就是后来的唐宣宗李忱。
这样的一个出身,让李忱很憋屈,当皇帝多半是没希望了,因为郭贵妃所生的儿子才是法定接班人。果然,唐宪宗死后,李忱的哥哥顺利登基,就是唐穆宗了。其后,唐穆宗的三个儿子又分别干了几年皇帝职业,李忱名为皇叔,实际连个宦官也不如,尤其是唐文宗、唐武宗在位那几年,李忱倍感忧虑,时刻担心性命不保。之所以可以苟活下来,全得益于他的第一张面孔装傻充愣。
傻人总是有傻福的,你别管是真傻还是假傻,反正李忱这么一装傻,福气真的来了。当唐文宗、唐武宗兄弟还在讥笑亲叔叔是个“光叔”(李忱的爵号是光王)的时候,太监头子马元贽等人已经在物色下一个傀儡了。扶植傀儡,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个傻子。唐武宗并非没有儿子,可他还没来得及立太子就一命呜呼,马元贽等人焉能错过这等良机?忙不迭的就把李忱推上皇帝宝座。想想也好笑,人家李忱是装傻,这些太监们却是在犯傻,再一次证明了一句话,下面没家伙的家伙,基本都没脑子,十有八九都是蠢货。
李忱一即位,旋即有了第二张面孔机敏过人。变色龙都没他快!瞧他忙的,每天除了处理朝政、打压太监和权贵,就是孜孜不倦的阅读“贞观政要”,原来他一心要学老祖宗李世民呢。这下子,那些刚刚沾沾自喜没多久的太监们集体抓狂了,你不是傻子吗?咋转眼间就这么聪明利索了?不带这么忽悠人的。
李忱做的那些事儿,确实也不是傻子能干出来的。在位13年,他重视科举,纠正唐武宗大举灭佛的错误,彻底解决了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还狠狠的教训了狂妄的吐蕃,收复了河湟之地。他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李训、郑注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因宦官的势力太大,他未能有所行动,但他在位期间,那些冒傻气的太监们还真的被压制得够呛。
后来的史书记录者亦被唐宣宗的第二张面孔所迷惑陛下呀,原来您不傻呀,好好好,留取丹心照汗青,多给您说几句好听的。于是,唐宣宗有了“小太宗”的名头,他在位期间,也被称为“小贞观”,简直就是李世民第二了,瞧瞧这些美言“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按照这么高的评价,大唐应该有两个盛世才对,怎么没过多少年就被黄巢给闹完了呢?这得归功于唐宣宗的第三张面孔了虚头巴脑。我们常说,人是有多面性的,强分好人、坏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很容易走极端,但这样的极端分类法,用在唐宣宗身上,却一点也不极端。
唐宣宗死后,大臣们送了他一个谥号,叫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还给了他一个庙号,即宣宗。前者不得了的了,全是好词儿,却有些不对头,怎么不对头?后面的庙号是个答案。赵炎汇总了他的一些故事,“仁”,他绝对谈不上,“孝”,则更是扯淡。由此亦不能不佩服古代大臣们玩文字游戏的智慧,赞美你几句,再损你几句,然后等于扯平了,你就是个不好不坏不左不右中不溜秋的一个皇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