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为什么叫ldquo;说不得rdquo;:暗讽明初文

考古发现 2023-11-19 13:3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凡是读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大概都会记得这段情节当蛛儿被吸血成性的青翼蝠王韦一笑抢走后,张无忌狂奔于大漠黄沙之上,试图追上韦一笑从而救回蛛儿。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布袋和尚尾随其后,将张无忌套入了乾坤一气袋中,并背上了光明顶。

  这个布袋和尚的名字很有趣,叫做“说不得”,禅味十足,很符合布袋和尚之名。佛曰“不可说”,一落言筌,便失第一义,所以佛祖拈花,伽叶微笑,说则不得,言语日近而道心日远,至于禅宗对答多以机锋行事也是出于同一考虑。除此之外,“说不得”一词还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文化禁忌,这一点上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倒是相差不远。

  《倚天屠龙记》的时代背景是元末明初,最终朱元璋窃取了明教的领导权,建立了明朝。作为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也是僧人出身,在“说不得”一词的理解上却殊乏禅味,他所喜好的是作为禁忌的“说不得”。

  按照赵翼《廿二史劄记》中“明初文字之祸”条目所载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其中有以“睿性生知”之句而被杀,原因是“生知”一词在发音上涉嫌影射“僧”字,而朱元璋本人在早年时曾做过僧人;另一位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表》,其中用了“圣德作则”一语而被诛,原因是“则”字的发音上接近“贼”,涉嫌影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经历。“僧”字说不得,“贼”字说不得,连和它们发音相近的字也说不得。蒋镇和孟清因为仅仅说了其中的一个字就被砍头,与后面徐一夔的例子相比显然有点冤屈了。赵翼引《闲中今古录》所载,杭州教授徐一夔所作的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看见以后龙颜大怒,将徐一夔处斩,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雉发也,则字音近贼也。”十二字中“僧”和“贼”的忌讳全都触犯,徐一夔倒也算得上是罪无可恕了。笔记与野史记载中难免有一些虚构不实之处,过去君主高高在上,由于臣子们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而行使手中的生杀大权,原本不足为奇,更何况其中或许尚有政治因素和其它隐藏的诸多动机。值得注意的是,封建统治者乐此不疲地玩弄的这种血雨腥风版的“说不得”的政治游戏,其目的显然不单是发泄一时的个人情绪,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在社会、政治、文化场域内建立一套禁忌符码来巩固君主的绝对权威,平衡、制约各种政治势力,禁锢人心,钳制舆论,确保其家天下的局面。

  此种“说不得”游戏中体现的阐释学尤其引人注目。阐释权掌握在帝王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原本歌功颂德的臣子,却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惹祸上身,如此这般,天下士人难免提心吊胆,人人自危。那是不是一旦破解了这套禁忌符码(比如不说“生”字,不说“则”字,便可享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言论乐趣呢?事实上未必如此。朝廷上还有各式的帮凶,整日里忙着影响和引导帝王的阐释,试图从言语中读出点什么东西,发现几个大逆不道的词汇,从而达到相应的政治目的。

  赵翼在“明初文字之祸”条的提到,由于朱元璋当时崇尚文治,导致不少开国武将不满,告以“文人善讥讪”之名,并以张九四(张士诚的小名)为例,说他对文人厚待有加,而文人在给他撰名时却取了“士诚”这样的名字。朱元璋开始觉得“士诚”这个名字也不错,于是那帮武将们便积极发挥阐释的主动性,说《孟子》里有“士诚小人也”的句子,导致朱元璋在阅览奏章时,“动生疑忌,遂起明初文字之祸”。赵翼归纳的“明初文字之祸”其起因未必正确,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种关于语言的禁忌符码永远也无法得到彻底的破解,因为随便一个词都会经由某种人为创建的关联而形成对禁忌的冒犯。

  回到《倚天屠龙记》,当张无忌问布袋和尚的名字时,布袋和尚道“说不得。”可怜的张无忌未能领会,继续问道“为什么说不得?”布袋和尚回答“说不得就是说不得,还有甚么道理好讲!”此种封建专制体制下“说不得”的阐释游戏,颇似布袋和尚的随身法宝乾坤一气袋,袋口大张,随时就会套在别人的头上,而且还不许口袋中的人有任何追问。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禁忌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那几个词语本身,有效地制造一种了无处不在的威胁,再加上阐释构建关联的随意性以及朱元璋“治乱国用重典”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对明初士人独立精神和人格的强烈挤压,造成“天下股慄”的局面。

  明初士人若想明哲保身,自当谨记布袋和尚对张无忌的告诫“你已落入我乾坤一气袋中,我要取你小命,你逃得了么?你只要不动不作声,总有你的好处。”据《坚瓠集》记载,朱元璋有一次进入一座寺庙游玩,发现里面悄无一人,只看见壁间画有一个布袋和尚,墨迹犹新,旁边题有一偈“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世上没有几个人像张无忌那样神功盖世,能将乾坤一气袋胀破,那些喘不过气来的明初士人们所祈求的,也仅仅是将袋口放宽些而已。

  1,洪武二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开平之战,一举拔掉元上都,元顺帝仓皇逃窜,一年后病逝,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俯瞰整个北方蒙古草原,之后的几十年,虽然蒙古人偶有胜仗,但基本都是被明军追亡逐北。

  点评虽说徐达攻克元大都标志着元朝的灭亡,在蒙古人败退大草原以后,真正导致明蒙双方攻守易形的则是开平之战,开平是元朝的上都,也是蒙古草原重要的战略要地,夺取了开平,也就意味着卡住了蒙古草原的咽喉,与游牧民族作战,一是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二是要要建立强大的骑兵队伍,三则是要抢占到关键的战略要地,汉武帝反击匈奴,第一枪就是在河套平原打响,才有了后来匈奴的仓皇西逃,唐朝反击突厥,首战也是先取定襄,才有了重创突厥的奇功,而宋之败亡也在于幽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宋军痛失战略要冲地,百年来一直处于强敌的压迫之下。开平战役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虽然此战的战果算不上丰硕,战略意义重大,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作为继续进逼蒙古帝国的基地,之后徐达蓝玉等人的一连串胜仗,也正是此战打下的基础。遗憾的是,自宣德开始,处于削弱藩镇势力的目的以及文官统治集团的短视,开平卫最终被废弛,松散的蒙古部落联盟得以继续骚扰长城沿线,以至于酿成了土木的惨案和明朝皇帝被俘虏的耻辱,前人攒钱,后人败光,不知当年病势于柳河川的常遇春将军若泉下有知,当做何感想呢。

  2,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捕鱼儿海大捷,灭敌数万,俘虏七万多人,北元政权的统治机构被一窝端俘虏到南京来,此战宣告了北元政权的灭亡,从此蒙古高原已不再有如成吉思汗时代统一的政权,之后的二百年里,虽然瓦刺和鞑靼在蒙古草原轮流坐庄,却早已不具备抗衡中原的实力,或依附于明朝,或偶尔骚扰,却终难再锨起大风浪。

  点评今天某些蒙古国史家对于北元历史津津乐道,企图寻找蒙古国合法化的证据,遗憾的是,蓝玉将军的大捷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北元在捕鱼儿海大捷后就已不复存在,如果说之前的明朝灭元以及攻克上都之战,都没有真正消灭蒙古的皇族的话,捕鱼儿海大捷却宣告了元朝帝国的最终灭亡。这些作为元朝正统的皇族们一股脑的被押解到了南京,北元的运作体系基本被摧毁。如果说在这之前,蒙古贵族心中或许还有所谓反明复元的希望,那么捕鱼儿海战役后,希望就彻彻底底地破灭了。从此,逐鹿中原只能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此战的意义在于蒙古草原被分崩离析成了若干松散的部落,时合时分,相互征战不休却难以对中原政权造成致命的军事威胁。而几大蒙古部落也先后向明朝称臣并接受了册封,无论是从现代的国家观念看还是从封建时代的国家关系来看,从这一仗开始,所谓的北元与明朝的对峙已经不复存在,蒙古部落与明朝的关系,渐渐的由国与国的关系变成了地方诸侯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瓦刺的也先也好,还是鞑靼的俺答也好,他们与明朝边镇战争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册封的爵禄,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中尊清贬明,大谈满清给带来了多少领土云云,对比史实,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优秀的小说家未必是优秀的历史学家, 明朝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这样强势的军事势头却不能保持持久,明朝前期,面对统一的北元政权,明军铁骑追王逐北,打了一连串的胜仗,却为什么不能守住固有的胜利果实,在蒙古已被打成若干松散部落,力量严重削弱的情形下,却没有进一步向蒙古高原渗透势力,却是因噎废食,实行退守自保的战略,明朝之败亡,战略上的短视难辞其咎。

  3,永乐八年,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在斡难河战役中大破鞑靼军主力,蒙古各部纷纷向明朝称臣,此战进一步削弱了蒙古各部落的实力并瓦解了蒙古部落的内部。战后明朝以势力均衡的原则对蒙古的几个主要部落进行册封,明朝在北方的武功达到了极盛时期。

  点评从战略上说,明成祖的指挥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稳进。明军充分发挥了立国50年的建设成果,不仅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明军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惊人的战争相持能力。明军用步步为营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而火器与骑兵相结合的打法不仅成为了蒙古骑兵的噩梦,也对后来明军的战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明军的进攻精神发挥的最为淋漓尽致的一战,而这也正是永乐皇帝苦心经营的结果。电视剧《亮剑》里有句话说的好一个统帅的气质也决定着一支军队的气质,一个统帅的灵魂也将成为一支军队的军魂。明军这个时期的表现正是这句话生动的写照,马上皇帝永乐的进攻精神也渗透到他每个士兵的血液中,这是一支在当时世界堪称最强的军队,贴木儿东侵明朝路上病故,与其说是明朝的幸运,不如说是他自己的幸运,与这样的一支军队交手,赫赫威名的帖木儿大帝恐怕一生的英明都要付之东流水了。遗憾的是,明军的进攻精神仅仅是在洪武和永乐两朝昙花一现,后世皇帝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大大限制了明军进攻战术的改良,也扼杀了明军的进攻精神。宋朝进攻乏力是因为骑兵缺乏,明朝并不缺马,产马的甘肃和陕西西部地区都在明朝手中,内蒙地区的蒙古部落也多是臣服明朝的,明朝缺少的就是有头脑的战略家和有进取精神的统治者。而永乐皇帝却犯了欲速则不达的毛病,整个永乐朝,频繁的北伐虽然收获不小,也虚耗了国力,并也使后继者因噎废食。而北部防御体系建设上的短视,导致北方关外卫所日益被孤立,明成祖虽然堪称是明朝大有为的君主,在战略建设上却远逊色于他的老爹朱元璋,五次北征带来的边境安宁不过十数年,卫所建设上的严重错误,却贻害了后世几代。

奇事网以上就是布袋和尚为什么叫ldquo;说不得rdquo;暗讽明初文字狱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