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珍宝岛之战:美国暗助对抗苏俄内幕揭秘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中苏界河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一侧,面积九点七四平方公里。一九九一年俄国正式承认珍宝岛为领土。
透过厚厚迷雾还原历史真相
历史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当它离我们越来越远时,我们越能看清它的全貌。今天,回过头来再看当年的珍宝岛之战,随着它的真相逐渐被披露,它的原貌已基本被还原。
上世纪一九六○年代开始,中苏关系日趋恶化。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九年初,苏方在乌苏里江中苏边境线上对中方的挑衅日益增加。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苏联悍然入侵捷克的军事行动震撼了整个世界,更加警惕苏联在中苏边界对的一举一动。
对珍宝岛事件冲突的缘由,当时中方宣称完全是由苏方一手策划并挑起的,中方是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绝大多数人和国际社会接受这种解释──面对苏联,再怎么说也是以弱击强。但近年来双方陆续解密的文件、当事人受访/当事人回忆录披露的历史真相却是珍宝岛之战是中方精心策划的主动反击。鉴于当时中苏陆军在装备和训练上的巨大差距,中方的反击只能以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式进行。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萧全夫(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全面负责策划和指挥此次军事行动。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中方设想以三个连的兵力投入这场战斗。二月过年前夕,萧全夫携作战方案星夜赴京。二月十九日该方案上报总参谋部和外交部,最终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珍宝岛并不是中方最初选定的反击地点。之所以选在珍宝岛动手,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是苏联已答应将珍宝岛归还给,苏方不会为了夺回它跟拼命──即使夺回了它,苏联在国际法和道义上也无法永远拥有它;二是自一九四七年开始苏军即在珍宝岛上巡逻,在这里动手,对苏方的触动更大;三是珍宝岛的地形对中方有利──中方便于隐蔽接近,苏方前来却易被发现。此战中方事先作了充分准备,对苏军几点几分巡逻到什么地方、有多少军人都了如指掌,中方甚至连暗号都准备好了。
此战中方调动了分别隶属于三个军的精锐部队──军属侦察连(均为二百多人的加强连)。三月一日夜间,中方部队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上岛潜伏。第二天天亮后,由边防站长孙玉国(文革时名闻遐迩的战斗英雄,后被越级提拔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率领另一支中方“钓鱼”分队按正常程序上岛巡逻,引七十余名苏军登岛“上钩”,再将他们一步步引入中方预先布置好的“口袋阵”中。据“百度百科”的数字,在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中该批苏军几乎被全歼计阵亡三十八人(苏方公布为三十一人),伤二十二余人,三辆军车尽毁,一辆被击伤。中方阵亡十七人,伤三十五人。
三月十五日,中共部队抗击苏军五十余辆坦克和装甲车及大量步兵的轮番冲击,双方激战九个多小时,历经六次较大规模的炮战,中共部队粉碎了苏军三次冲击,并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十四辆,苏军共战死六十余人,包括一名上校、一名中校,伤八十余人。中军战死十二人,伤二十七人。三月十七日──四月二日,中军打死打伤苏军步兵三十余人,击毁击伤坦克各一辆。总计在整个珍宝岛之战中,中军毙伤苏军二百三十余人(苏方数字为一百五十二人),毁伤坦克装甲车十九辆。中军共伤亡九十二人。
珍宝岛之战结束不到半个月的四月一日,共产党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九大”不仅在于是在中共“八大”举行十三年后才得以召开,不仅在于“九大”是文革期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不仅在于林彪成为由“九大”党章规定的接班人;更在于“九大”是执政党“全党”对“文化大革命”全面“认可”和背书的大会。就时间点来说,“珍宝岛之战”其实是一次向“九大”献礼的战斗。
美国暗助对抗苏俄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 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 “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麻烦事?”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 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的全面报复。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到那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 的。“我们能够毁灭世界,可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经过磋商,美国认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 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30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决定“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 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 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 击。”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更不会像基辛格所说的“但愿中共领导看到了这则消息,千万不要 随后扔掉”。
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 “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叁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 开挖地下工事。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后遭报复等多方面考虑,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去吊唁的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总理会谈。经反复考虑,毛主席同意了这一要求。9月11日,双方在机场进行了叁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但危机依旧。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趋于强硬,反 映苏领导层内对华政策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对柯西金缓和对华政策的意见,继续对保持高压政策。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的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 击”。对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更是对的示警。
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在尼克松召集紧急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国 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后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应当阻止。如果他们执意要打,那是他们的事情。”为此,美国实施了叁步曲一是 由于中美政府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级官员会晤,要费很多周折,时间也来不及,我们可以把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拣起来,华沙会谈延续了15年,现在已经中 断了两年,此时恢复意义自然非比寻常。
可以安排驻波兰大使沃尔特·斯托塞尔马上去办。这就出现了斯托塞尔尾追驻波大使的戏剧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齐奥塞斯库和叶海亚与的亲密关系,频频传 递我们期望和解的诚意。叁是为了远水解近渴立竿见影,美国亮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尚保留未及动用的一张牌──“用苏联已被破译的密码,发出向苏联 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进行准备核打击的总统指令。”
1969年10月15日晚7时许,心慌意乱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报来两个消息,一个是的导弹基地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 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这一点我们卫星收到的信号和拍摄的照片都已经证实。另一个是美国已经明确表示的利益与他们有关,而且已经拟定了同我们进行核战的 具体计划。因为情况十万火急,他们只是通报了消息,正式报告还要稍晚些送来。”
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国会站到一边?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请马上拨通驻美使馆电话。”几分钟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宁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情况属实, 两小时前我同基辛格会晤过,他明确表达了尼克松总统认为利益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遭到核打击,他们将认为是第叁次世界大战 的开始,他们将参战。基辛格还透露,总统已签署了一份准备对我国130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核报复的密令。一旦我们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他们 的报复计划便告开始。”听完后,勃列日涅夫愤怒地喊道“美国出卖了我们”。
至于,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为平静后说的“ 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四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谈判 。”柯西金谈话中的爆炸试验是指1966年10月27日,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千米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的一 次实弹实战性原子弹爆炸。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前夕,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万~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尤其是苏联,十分清楚核爆炸的含 意。美联社播发的一篇评论颇具代表性,“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势开始缓和。20世纪的一次核危机随之灰飞烟灭。
后记
在冰天雪地的中苏边境乌苏里江上一个毫无战略价值的弹丸小岛珍宝岛(注)上,两个拥有相同意识形态的核大国、前亲密盟友、社会主义阵营的老二中共国和老大苏联之间,突然爆发了三场震惊世界的小规模激战。虽然双方直接参战的部队仅限于营连级规模,但激战爆发后的十天内,有高达四亿人次(当时的人口近七亿)参加了抗议苏联入侵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苏联则有十万之众包围驻苏大使馆,大使馆外部建筑的三楼以下部分被示威者投掷的鸡蛋、墨水瓶严重破坏,一楼地面全部被投掷物的污迹和碎片淹没。一夜之间“苏修”就取代了“美帝”,成为仍陷于文革狂热中的最凶恶最危险的外部敌人。
“新”成立以来爆发的四场对外战争中,中苏珍宝岛之战是规模最小的,但它几乎将世界拖入核大战,其后患和影响力远非其规模可以比拟。中苏间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使毛泽东终于意识到无法与世界两强美苏对峙并开战。毛及时接过了美国伸来的橄榄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可以说尼克松的访问大陆始于珍宝岛的硝烟。中美接近也使美苏统治世界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当年毛泽东将意识形态之争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治国方针,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则全盘继承了沙俄大国沙文主义的“悠久传统”,他们几乎将中苏拖入一场危及全球的核大战。此一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两国的继任者永远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