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60年军事】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被苏联朝
朝鲜战争60年学者称被苏联朝鲜逼迫出兵
1950年10月19日,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转眼已是60年。
1950年6月25日4时40分,朝鲜战争爆发。
刚成立的新起初不愿直接卷入,但随着战局的变化,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的咄咄逼人,在斯大林、金日成的催促、恳求下,毛泽东力排众议,做出了组建志愿军参战的决定。
到底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在近年诸多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显现。
斯大林态度突变
二战后,以三八线为界,朝鲜半岛分裂成为两个国家。南北双方领导人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鲜民族的统一问题,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断发生。1948年,苏军单方面率先撤出朝鲜。此后,李承晚政权曾不断对北方进行军事挑衅,但直到美军于1949年6月撤出南朝鲜,斯大林也一直不支持金日成的武装统一计划。
突变发生在1950年初。1950年1月19日,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1月17日,在朝鲜外务省的一次小范围午宴后,金日成借着酒意,激动地与苏联外交官谈道在完成其解放事业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放祖国南方的人民。令人意外的是,斯大林在听到什特科夫汇报后,很快就改变了态度,准备帮助朝鲜。
这是斯大林第一次表明他准备为金日成的军事计划打开绿灯。而此时,虽然毛泽东就在莫斯科,但斯大林对自己支持武装统一的决定及邀请金日成来苏联磋商一事,竟然对其客人毛泽东,只字未提。
得知斯大林赞成他的武装统一计划,金随即提出再组建3个步兵师,以便把军队增加到10个师。对此,莫斯科完全满足他的要求。
苏联变卦的利益考量
那么,在1950年1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促使斯大林突然变卦?
这一时期在亚洲发生的最重大事件,就是共产党基本掌握了全国政权,以及经过斯大林与毛泽东会谈而签订的新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了中苏同盟的态势。
对于斯大林来说,新的建立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而正是在1950年1月,经艰难谈判,斯大林在莫斯科被迫接受了毛泽东、周恩来版本的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双方议定将收回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港。这预示着,苏联远东舰队此后将不能自由使用位于的不冻港。
于是,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改变就应运而生了。斯大林完全可以预见到,在朝鲜半岛爆发一场战争,无论其结局如何,都将保证苏联在远东设定的战略目标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假设战争胜利,苏联就会控制整个朝鲜半岛,而半岛南部的港口,如仁川和釜山,无疑可以替代旅顺和大连的作用。
假设战争失利,苏联仍能如愿以偿,因为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由于中苏双方商定,一旦出现战争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长春铁路,这样,长春铁路自然也就继续留在苏联的掌握之中了。
斯大林变卦的关键点是直到毛泽东访苏之前,斯大林的本意还是要维持原有的中苏友好条约,但在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并对苏联人拍了桌子后,斯大林感到苏联在东亚地区的部分利益行将失去,于是,对朝鲜半岛战略目标的控制,就成了斯大林的主要考量。
金日成请求帮助
而毛泽东是否了解和支持金日成武装统一朝鲜的计划?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是否与苏联相矛盾?
早在1949年4月底,金日成就曾委托朝鲜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了,并会见了毛泽东。此时的毛泽东,明确表示不赞成金日成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提出至少要等内战结束再说,且此事要与莫斯科商议。不过,出于种种考量,中方答应了朝鲜同志的一个要求,即允许四野三个师的朝鲜族官兵回国。
1950年5月,金日成根据斯大林的要求,决定秘密访问北京,以便向通报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金日成还向斯大林表示他不需要的援助,因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