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扼住蒙古人的进攻锋芒:马木留克

考古发现 2023-11-19 13:3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成吉思汗崛起了,欧洲人惊呼黄祸来了,成吉思汗西征的大军,击败了一个个曾几何时超级强国,血腥的屠杀席卷了整个欧洲,直到蒙古人在埃及遭遇了第一场野战的失败(攻城不克的记录是王坚将军创造的),他的对手是马穆鲁克,从此一个全新的精悍兵种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埃及的奴隶骑兵——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是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势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起源

  马穆鲁克(Mamluk)的原意是“奴隶”,因为音译的不同,也被译为“马木留克”,最初出现在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的“突厥古拉姆”制度,大多来自于高加索地区和黑海北部非穆斯林游牧民,有些是被奴隶贩子抓到并贩卖到中东地区,然后被哈里发和苏丹们编成雇佣军,而一些是来自东方的一些部落,被哈里发和苏丹看中成为他们的雇佣兵。这些民族中最有名的要数被东亚帝国驱逐出大漠的突厥人。

  马穆鲁克的真正定性是在萨拉丁晚期完成的,萨拉丁在埃及统治期间,对原来的阿拉伯帝国奴隶卫队制度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革,为了稳定他的家族统治,萨拉丁抛弃了原来的古拉姆选拔体系,不再是奴隶军人混杂自由民雇佣兵,而是彻底的从私奴中选拔强壮的男子进行军事训练,再统一配发装备。因而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军事贵族集团。

  发展历史

  从十字军东征时代到拿破仑战争以前,马穆鲁克奴隶兵是一群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队,曾经在艾因贾鲁特以两万对两万的比例击败蒙古人。他们是骑射与近战都很强力的军人,不过终究难逃集团腐朽的命运。1517年,马穆鲁克王朝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消灭,虽然之后奥斯曼又扶植了一批马穆鲁克贵族,作为独立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马穆鲁克的前身,古拉姆卫队,源自阿巴斯中期的政治斗争。阿巴斯王朝的第八代哈里发穆阿泰绥姆是一个突厥女奴之子,他登基之后深深地忌惮着当时朝廷中如日中天的波斯系贵族,于是就通过自己的母亲从中亚雇佣了一批突厥战士做自己的护卫,这就是最早期的“古拉姆”也为之后的马穆鲁克奠定了基础。

  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对阿拉伯地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马穆鲁克在萨拉丁的指挥下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集团出现在了阿拉伯的政治舞台上。并且因为战功卓著,这些奴隶出身的将领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

  奥斯曼帝国时期,马穆鲁克建立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长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敌,直到1517年被土耳其苏丹塞利姆一世击败。拿破仑在结束意大利战役之后为了切断英国对于印度的经济命脉,决定远征埃及,这次拿破仑在金字塔战役和到叙利亚的远征中,成功打败奥斯曼帝国委任的埃及马穆鲁克集团,拿破仑使用了整个师的兵力组成方阵再以大炮加以掩护,甚至曾在某次遭遇战中打败了七倍于己的兵力,但随着土耳其的参战和英国海军在尼罗河口的胜利,法国对埃及的统治也因为未能攻克雅克城以及法国在欧洲主战场的严峻形势而结束,但马穆鲁克并未销声匿迹。拿破仑著名的禁卫军中,就有一只是由马穆鲁克所组成的。

  存在意义

  马穆鲁克国家在历史上还是有功绩的。史学家普遍认为正是由于马穆鲁克扫除了地中海东岸十字军残余力量,并且同在巴勒斯坦(这地方没太平过)及叙利亚的蒙古势力对抗,才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得以免遭毁灭。 14世纪末,由于马穆鲁克继承者无能而且内讧,也由于经济衰退——农业工业和税金收入都大大 减少,还由于埃及发生大规模鼠疫,马穆鲁克王朝人丁锐减,国力衰退。屋漏偏逢连夜雨,贝都因人来骚扰了,跛足帖木儿来进袭了,葡萄牙人也来攻击红海商路了......奥斯曼帝国也来凑了个热闹。规模不大,不过是把埃及和叙利亚全占领了。但百足之虫马穆鲁克下台而不僵,虽不能再成为埃及的苏丹,仍然构成军队核心并被任命为政府官员。在1517-1798年奥斯曼帝国占领期间,马穆鲁克始终是埃及政治结构的一个重要阶层,对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直到1811年埃及的新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对马穆鲁克们进行大屠杀。遭到此次大屠杀之后,马穆鲁克的权力才被取消。

  马穆鲁克王朝有文武两个阶层,前者构成官僚阶层,后者大都是马穆鲁克,掌管军队并出任苏丹、总督、大法官等高官。马穆鲁克的军队则有三部分苏丹的马穆鲁克,酋长的马穆鲁克,还有马穆鲁克子弟以及穆斯林自由民组成的骑兵。这些分类最终构成的是以苏丹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培训马穆鲁克有一套严密复杂的制度,以保证其忠于雇用他们的人。马穆鲁克也因训练严格成为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从历史上看,这些人还是逮谁反谁。当年的统治者们如果不是低估奴隶们的思想意识,也不会被马穆鲁克轻易推翻。可是他们没有机会了解了,正像我们也没有机会评价自己一生的对与错。这个权利永远是属与后人,属于历史的——如果历史还能记住我们。

  1261年,马穆鲁克大军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附近的艾因贾鲁打败了蒙古大军,这是蒙古大军在西征历史上第一次野战中被对手全歼。这次大战被历史界认为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标志着轰轰烈烈的蒙古西征浪潮的结束,使得百战百胜的蒙古大军没有能够攻陷耶路撒冷圣地,并且使得蒙军没有最终涉足非洲国家。保护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免遭蒙古大军的彻底破坏,也使得阿拉伯文明的中心开始转向埃及。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在蒋介石授意下,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很快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包括四类

  (一)各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

  (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在学术上有贡献并自愿南来者。

  北大要南迁?

  计划既定,立即实施。南京方面急电北大秘书长郑天挺,令其迅速组织胡适等重量级知识分子火速南下,共商图存大计。密电到达,胡适却以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起身,而接到电文的清华校长梅贻琦也磨蹭观望。当时北平出现了一股北大将要南迁的谣言,身为北大校长的胡适为稳住师生情绪,在积极筹备校庆活动的再三辟谣“北京大学如果离开北平就不能称为北京大学了,所以决无搬迁之理。”事实上,面对解放军的咄咄进迫,胡氏曾有过把北平各大学迁往南方,再度成立像抗战中长沙临时大学或西南联大的念头,但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尚未来得及详细筹划,解放军潮水一样涌来,国民党军在排空连壁的疾风猛浪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成了缩头乌龟,躲在高大城墙包围的城中不敢冒头,只偶尔从箭垛的垛口,露出两只黑豆一样的小眼珠,滴溜乱转着寻找可以逃跑或投降的机会。面对这些乌龟王八蛋的软骨症加饭桶做派,胡适深觉失望和学校南迁无望。既如此,号称平津教育界“定海神针”的他,就面临着一个必须抉择的急迫问题——是留,还是走?

  而此时,鉴于胡适在政学两界不可忽视的巨大存在,共产党方面也加紧了对其拉拢、争夺行动。根据中共高层指令,几个地下党、原胡适的弟子纷纷潜入北平,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早些时候已弃教职走出清华园,秘密潜入解放区等待出任中共高官的吴晗,曾专门指派嫡系找到胡适密谈,让胡留在北大,不要无事找事地跟着国民党乱跑找死。

  ,这次交谈,吴晗的指令不再代表过去自己向国共两党宣称的“我们人民”,而是代表“我们共产党”。,胡适没有听从这位前爱徒,现以高官大员自命者的指令,乃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党的那一套!”意思是我不相信,你吴弟子也不要悬在“两渚岸之间,不辨牛马”的阴阳界中做着美梦,还是早一点鞋底抹油——开溜的好。,胡适旗帜鲜明另加斩钉截铁地让来使告诉吴晗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胡适

  吴氏知胡老师心意已决,遂放弃了努力,但共产党高层仍不死心,便以其他的方法进行心理攻势。据时任北大教授兼东方文学系主任的季羡林回忆,当解放军包围北平郊区时“我到校长办公室去见胡适,商谈什么问题。忽然闯进来一个人——我现在忘记是谁了,告诉胡适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昨天夜里有专门给胡适的一段广播,劝他不要跟着蒋介石集团逃跑,将来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我们在座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感兴趣,都想看一看胡适怎样反应。只见他听了以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平静,只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短短的五个字道出了他的心声。看样子他已经胸有成竹,要跟国民党逃跑。但又不能说他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不然,他决不会如此镇定自若,他一定会暴跳如雷,大骂一通,来表示自己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忠诚。我这种推理是不是实事求是呢?我认为是的。”老季又说“,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说他‘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奇事网以上就是第一次扼住蒙古人的进攻锋芒马木留克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