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获胜的原因

考古发现 2023-11-19 13:3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战争的阴云也越来越沉重。最终,就在以色列宣布独立的仅仅几个小时以后,阿拉伯联盟的5个成员国就从不同方位对以色列发动了军事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面对这一紧张局势,以色列是如何实现转危为安的,又是如何最终成为这场战争的赢家的呢?本文来力图打破以战争进程为线索的分阶段的叙述模式,而以以色列政府为中心,打破时间阶段的分割,强调以色列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现实作用,并由此进而分析对以后以色列历史的影响。

  一 见缝插针,填补真空

  其实,自分治决议通过以后,犹太人与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人之间案的武装斗争就已经爆发了,而且愈演愈烈。1947年11月30日清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这被称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的开始。之后,在1948年1月—3月,双方不断发生冲突。

  “本-古里安和哈加纳是在和时间赛跑。”莫里斯告诉本刊记者,“因为他们决心在全部英国占领军撤离前基本摧毁巴勒斯坦境内的阿拉伯武装力量,否则无法应付阿拉伯联盟的干涉。”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英军撤出的地区,从而填补该地区的权力真空。1948年4月6日,本-古里安就对以色列军队说“不仅要在划给犹太国的领土和巴勒斯坦境内发动进攻,而且要做到敌人在哪里就打到哪里!”

  以此为指导,1948年4月9日,惨绝人寰的“代尔亚辛大屠杀”震惊了全世界――伊尔贡和斯特恩集团在贝京的指挥下将耶路撒冷附近的代尔亚辛村所有手无寸铁的阿拉伯居民――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全部斩尽杀决,其中近30名孕妇被他们剖开了腹部,一些儿童被他们活埋,还有许多尸体被他们用刀剁碎。随后,犹太极端主义分子有计划地散布恐怖情绪,通过丧心病狂的种族清洗将72.6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驱赶出家园,沦为难民。到1948年底只剩下16.7万阿拉伯原住民还留在已经变成犹太国的国家里。

  4月22日,即英国军队从海法撤出的第二天,犹太人就打破了阿拉伯人对海法阿拉伯区的防御,控制了整个海法城。不久,雅法和阿卡两座城市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到5月中旬,即以色列建国的那一辉煌时刻,已经有15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本-古里安的这种争先情绪,最突出的表现在对耶路撒冷的占有欲上。1948年4月19日,本-古里安接到一份假情报,内称,英军准备提前从耶路撒冷撤走,为此,他立即命令拉宾率领“哈雷尔旅”前去抢占地盘,并且自己也要随军前往。而这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但本-古里安就是听不进劝告。在途经拉特隆山口时,阿犹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火,在看到上网的惨状后,本-古里安说“你是对的,不过这笔血债我们会讨还的。”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发现英军并没有撤走,但本-古里安并不甘心就这样回去,而是发起了针对耶路撒冷城内的犹太人的“杰布西行动”。结果,损失惨重。后来在英国的干预下,4月26日,本-古里安和拉宾才无奈的回到了犹太区。到了5月14日,英军撤走之后,以色列军队又对叶乐撒冷老城区发动了进攻,解救了1700多犹太人。但由于阿拉伯人在这里居于绝对优势,以色列还是无可奈何力收回。

  二 大使负命,制械筹饷

  开始开始后,以色列政府深知犹太人自身的实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进攻又是不可避免的,于是,积极的扩军备战就成了当时以色列政府的当务之急。二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一是要有钱,二是要有枪。由此,本-古里安想到了分散在海外的广大犹太人同胞。他广派使者要求海外犹太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积极行动起来,捐款,尽快最大量的捐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果尔达·梅厄夫人的访美。在她的呼吁下,美国的犹太财团马上筹集了5000万美元支援以色列。而在战争吃紧的情况下,他又带回了7500万美元的援助。

  为争取苏联的支持,以色列往那里及其盟国派驻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大使。如1948年6月20日正式派驻捷克斯洛伐克的以色列公使埃胡德·阿夫里埃尔,后来被称为本-古里安的“驻欧洲购买军火的主要代理人”。以色列共产党领袖舍穆勒·米库尼斯后来也说,他在1948年5月间曾得到本-古里安的允许去访问欧洲共产党国家,从那里购买武器。3月5日,犹太人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一个军火协议。在此影响下,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1948年4月1日,满载着步枪的飞机从捷克飞来,4月3日,步枪、轻机枪也从捷克经由波兰运到特拉维夫。从4月开始到5月15日,一批迫击炮、野战炮、坦克和飞机也陆续运到。到1948年5月15日,"哈加纳"总兵力达到3万人左右,装备的武器有轻武器2.2万件、反坦克炮86门,机关枪1,550挺,冲锋1,100枝、2英寸迫击炮682门,3英寸迫击炮195门、65毫米野战炮5门。

  三 停战权威 为我所有

  传统上我们认为,战争一开始,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微占优势。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认识是有待商榷的。比如,有人就说以色列人对战争的准备更充分。“早在1946年12月,本-古里安就预计到,未来新生的以色列面对的第一场战争对手将不是英国占领军,而是在内线与巴勒斯坦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展开一场不分前线与后方的全面冲突。”莫里斯在接受采访时曾经如此强调。而对于犹太人的实力,我们也不应该低估。莫里斯认为“表面看,这是一场大卫面对歌利亚式的众寡悬殊的战争,但以色列在兵员素质、指挥统一方面的优势却已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怀疑以色列如此宣传的动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以色列人公布了一份看来规模颇为宏大的阿拉伯联合作战计划。骗取国际社会的同情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抛开这种新观点不论,战争初期,以色列军队已处于崩溃边缘。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以色列要求停火,停火就实现了,而且对于停火的条件,对以色列也十分有利,即禁止战斗人员或战争物资在所有的有关国家中移动或者进入其境内,而不是仅仅禁止进入巴勒斯坦;以及以色列可以接纳合于军事年龄的移民,但在停战期间不得动员或者训练他们。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当时的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宣称,当阿拉伯各国边境对人力和物资都是开放的时候,有人建议要对以色列取得武器和移民入境两者加以控制,他觉得这种“不怀好意”的建议是件“咄咄怪事”——后者正是对这个新生国家的原则和良心问题上的最敏感部分,就其主权所强加的一种“侮辱性的限制”,这一呼声吗?

  为期四周的第一次停火改变了以色列的命运。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用最大的努力支援着以色列犹太人志愿兵从世界各地而来,以色列还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以色列还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尤其是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以色列陆军甚至还正式组建成了一支摩托化部队,使得以色列军队具备了快速作战的能力。以色列还从国外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到7月9日,以色列国防军的陆、海、空三军基础已经形成。在第二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到10月初,以军总数为9万多人,有100多架飞机和16艘舰船。第三次停火又使以色列得益匪浅,西方国家的军援滚滚而来,到10月初,以色列军队已发展到9万余人,拥有100架飞机和16艘舰艇,以色列军队已经羽翼丰满。

  但第二次停火三个月后的1948年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置停火协议于不顾而发动进攻,因为军力明显占优势的以色列对联合国的调解已不感兴趣,而是认定“在战场上比在和平谈判的桌子上能赢得更多的东西”,“占有者在诉讼中总是占上风的”。这次进攻,以色列又占有了巴勒斯坦大片的土地,并把埃及军队全部赶出了巴勒斯坦。

  如果停火这张牌对以色列来说因为有一定的价值,还可以利用的话,那么,对于完全违背其意愿的联合国调解员伯纳多特,他就没那么客气了。以色列政府在 7 月 7 日的答复中,不仅认为调解人关于耶路撒冷的建议是“危害极大——鼓励了阿拉伯人的错误的希望和伤害了犹太人的感情”,而且认为把阿拉伯巴勒斯坦和外约旦联合起来的建议,将造成一种新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1947年11月大会决议案中有关领土的各项规定。这些规定,以色列政府进一步争辩说,是在以色列作出重大牺牲之后给予它的一种“不能再少的最低限度的东西”,而现在这些规定则需要加以改善——既要保证以色列的安全不受阿拉伯国家侵略所带来的危害,又要体现它在击退侵略中所取得的那些收获。,以色列政府还提出非军事化这个它曾经极力反对的建议,来达到撤销调解人关于把耶路撒冷划归阿拉伯统治的建议的目的。更加意味深长的是,一部分以色列报纸一口咬定说这位调解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期间作为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曾同希姆莱有过暖昧的勾搭,战而现在又成了“英美帝国主义”和“石油利益”的一个代理人。而以色列的极端分子更是走上了恐怖袭击的道路,最终暗杀了伯纳多特。

  四 移民攘攘,卫国梦想

  哈加纳在4月到6月的短短几十天内,就把战斗兵力从6个旅扩张到了12个——兵员来自世界各国的犹太移民。“那些皮肤深褐或白皙,无论疲惫或矍铄都一概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从海法、特拉维夫各个港口的拥挤渡轮上一登岸,就从哈加纳部队的训练军官手中接过新旧不一的武器,加入不断延展的志愿兵行列,等待前往叶海姆、哈密佛雷兹等闻所未闻的地点,去保卫这个陌生的祖国。”

  新兵是由居住各地区的"马哈尔"和"加哈尔"补充来的。所谓"马哈尔"就是那些来自国外但又不愿在以色列定居的志愿兵,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飞行员、海员,炮手等技术人员。没有"马哈尔"就没有空军、海军的发展。所谓"加哈尔"是指1948年以后的移民。

  五 敌对英国,煽动风波

  在英国要求以色列撤回14日进攻之前的地区时,以色列政府发言人说据报告,有一营英国军队最近从外约旦进入巴勒斯坦,集结在耶路撒冷附近。他要求联合国对此进行调查。以色列政府发言人还谴责英国违反停战协议,把军火供给了伊拉克,可能也供给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可是,当英国外交部和陆军部予以绝对否认之后,以色列也就不坚持这种论调了。

  12 月 22 日,以色列军队向法卢贾的埃及旅发动了进攻, 与此,以色列空军还轰炸了加沙及其南面的一些村庄。而以色列提出来的重新发动攻势的理由是,发动这次攻势是由于有官方消息(由联合国停战监督小组的负责人——美国的赖利将军传出来的)说埃及对举行谈判的建议已加以拒绝。以色列人还说,根据 22 日至 27 日期间俘获的埃及军官的供词,埃及定于27 日进攻,他们为了先发制人,才采取了行动。

  对于因侦察机事件而造成的与英国关系的紧张,以色列非但没有悔意,反而谴责英国在停战谈判的前夕组织了一场针对他们的军事和政治活动的大表演,包括在“东地中海的大规模海军演习”以及“模拟在以色列海岸登陆”的演习。以色列政府再一次诬控说,英国秘密地把军火供给与它结盟的一些阿拉伯国家。

  对于耶路撒冷的划分,以色列更是坚持,它所占领的地区必须是以色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于阿拉伯人所占领的地区,它则建议实行联合国管理。为了消除约旦这一对手在未来更加强大的可能性,以色列又联系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曾设想给予阿拉伯的巴勒斯坦以一个独立地位的决议,而反对巴勒斯坦余留部分与外约旦合并。

  可以说,联合国完全成了以色列的一言堂,其种种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就在以色列在军事山对埃及一路破竹的时候,英国政府于 12 月 31 日威胁要援引1936年的英埃条约,如以色列军队不迅速从埃及领土上撤出,英国即进行武装干涉,美国政府在向以色列政府转递英国政府的该项警告时,对报道中有关以色列此时调动军队威胁约旦一事也表示遗憾,并提出其自己的警告说,除非以军撤退,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可能不得不重行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

  六 上下齐心,全民皆兵

  在战争的艰难时期,以色列则顽强拼命的防守和足智多谋的反攻弥补了它的物质条件的不足。但以色列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为此,以色列政府下达了这样的命令1.征集17岁的男女青年接受两个月的训练;2.召集36—38岁的男女服现役,动员4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3.35岁以下的男子即使有两个奇事网以上的抚养者也要服兵役。,把大量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设立军区。国防军编成了4个军区,明确了各军区所分担的作战地域。第1军区(北部军区)负责加利利和萨马里亚三角地带的北部边境。第2军区负责萨马里亚三角地带的东部边境。第3军区警卫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两地区和两城市间的公路。第4军区(南部军区)担任内格夫沙漠地区的防务。

  以色列认为第二次停火是实现大量移民的绝好时机。本-古里安极力主张在停火期间不仅要加强军备,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地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计划。8月9日,以色列政府宣布,从欧洲迁来60万人的大规模移民计划正在顺利执行,5月15日以后已有3万人到达。实际移民数是1948年118,993人,1949年239,576人。至8月末总兵员已达78,348人,10月初进一步达79,889人。海、空军的发展尤其显著,海军达到2,417人,空军达到4,377人,炮兵达到3,718人。

  肃清过去的非正规军色彩,实现了国防军的真正统一。过去,“哈加纳”作为正规军,是以色列军队的核心,“伊尔贡-兹瓦伊-卢米”和“斯特恩帮”作为非正规军,独立于“哈加纳”之外从事战斗。6月28日陆军举行了对国家的效忠宣誓,“伊尔贡-兹瓦伊-卢米”的大部分成员也宣了誓。除一部分外,整个以色列陆军实现了实质上的统一。

  在免除加利利的职务时,本-古里安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当有些将领提出抗议时,他冲他们吼道“你们是要一支红军,还是要一支国民军?是要加利利,还是要本-古里安?有你们选吧!”从而为以色列今后的稳定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 生存空间,寸土不让

  内格夫地区对于以色列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由于宗教原因,而且本- 古里安也把这一地区视为是日后吸收容纳犹太移民的主要地区。在此,我要顺便提及的是,我认为,第一次中东战争其实就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阶段其一是以色列与约旦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其二就是以色列与埃及对内格夫地区的争夺。耶路撒冷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上,而内格夫则具有明显的战略价值,不仅以色列给予高度关注,就是阿拉伯国家身后的英国也是垂涎三尺的。所以,夺取这一地区就成了以色列既定的战略目标。

  但这一时期,联大决议划给犹太人的内格夫地区却仍在阿巴伯人手中。鉴于以色列于7月16日夺取了联大决议划给阿拉伯人的整个加利利地区。联合国调解人员曾建议,对联大决议进行一定的修改,即如果以色列要保留它现在占据的西部加利利地区(根据1947 年11月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已划给阿拉伯人),作为交换条件,它应当把从马杰达勒至法卢贾线以南的那部分巴勒斯坦领土(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已划给以色列)全部让给阿拉伯人。可是,以色列的发言人谢尔托克和埃班寸步不让,坚持一方面根据 1947 年 11 月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占有直到亚喀巴湾 为止的全部南巴勒斯坦地区,另一方面也要占据现在“由于的事胜利而落入以色列手中的”整个加利利地区。

  在这种僵局中,以色列决心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一切。正如本-古里安所说“我对联合国没有丧失信心,但真正算数的是我们的行动。……我们在南方的成功将影响联合国的意见。”而以色列与在此地区的埃及占领军,为了被围困的定居点的粮食供应一事,一直存在着争执,这使以色列在该地区采取直接行动有了借口。10 月初,以色列的参谋部一方面坚持要埃及政府接受他们向定屠地派遣护送队的要求,另一方面则阻止联合国向该地区派一位常驻观察员,还有计划地把军队和武器装备从其他战场调到该地区。l0 月 14 日,他们通知联合国参谋长,将于次日早晨派遣一支护送队,后来又宣称他们的护送队受到埃及军队的袭击。埃及陆军司令官则反诉说,该日晚间,以色列用装甲车对附近地带袭击,这就构成了15日清晨总进攻的一部分。到,以色列终于占领了整个内格夫地区。从而使得阿拉伯人失去了一个可交换的王牌。

  ,以色列为确保自己新征服的土地,又对西加利利地区发动了进攻。当卡武克吉的军队拒绝从以色列停火线境内撤出其重行占领的丘陵阵地时,以色列不顾联合国参谋长的警告,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到 10 月 31 日已把在西加加利的卡武克吉的部队全部肃清了,并占领了黎巴嫩境内东南角二至六英里地区内的十五个村庄。

  ,以色列还决心在亚喀巴湾获得一个出海口,从而可以不通过苏伊士运河而达到红海和印度洋。,以色列人还打算开发巴勒斯坦南端早在所罗门国王的时期就已经开采的矿产资源。3 月 7 日,以色列与约旦的停战谈判陷于停顿。当天早晨,有两个以色列纵队沿阿拉伯河谷向南推进,直指亚喀巴湾。其实在 3 月 10 日,由于驻守在亚喀巴的阿拉伯军团的小部兵力已经撤走,以色列军队进入了该地以西五英里的海湾地带——前巴勒斯但的警察哨所所在地乌姆拉什拉什,后来以色列人又把它改名为埃拉特,从而获得了通向红海的出海口,切断了阿拉伯国家在陆地上的联系。

  八 白宫选举,呼声震天

  九 条约休战,阴云不减

  1949年2月24日,埃以签定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停战分界线把许多村庄与其耕地分割了开来,使那些耕地归以色列人去耕种了。而位于巴勒斯坦边界境内的战略要冲乌贾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埃及人在距离该地区十四至十七英里的边境之内不得设防。

  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通过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这次后撤还使大片阿拉伯村民的耕地落到以色列方面,使这些村民变得无依无靠。而约旦在希布伦地区所拿到的领土却非常有限。分界线使耶路撒冷城被两国军队的铁丝网从西南向东北分割开来。

  有人评价《凡尔赛和约》说“这不会带来和平,这只是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同样,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签订的这些条约也充满了掠夺性质,以色列不仅占据了原来划给以色列的领土,还占据了很多原来划给阿拉伯人的土地,从而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不安定的因素。

  停战以后的以色列领土仍然缺乏纵深,边境地形平坦,耶路撒冷、特拉维夫、卢德国际机场处于阿拉伯国家的炮火射程之内,南部埃拉特港在防御上也非常脆弱。如果受到阿拉伯国家的突然袭击,国家有被拦腰切断的危险。,对以色列军队来说,使部队长期保持高度的机动力以便迅速转入战斗态势,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正是在此意义上,通常人们所说的以色列所具有的侵略性,其实是它寻求安全保证的一种手段。本-古里安反对在宣布建国时标明领土范围,理由是,一旦以色列转入反攻状态,那么西加利利与耶路撒冷等分治协议外的领土就可以纳入疆域之内“这些都将是以色列未来的一部分,没有理由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从战争第一阶段的胜利中建立信心的以色列领导者,已经事先预料到,阿拉伯人的武装进攻是将新生的犹太国家扩展至联合国分治决议外领域的天赐良机。但这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善以色列的处境呢?所以,在以色列这个国家上空胜利与恐慌形影不离。

  所以,最终成为战争大赢家的以色列发现,自己虽然赢得了战争和一个国家,但却没有赢得和平。正如古德隆·克莱默在《巴勒斯坦简史》中描述的那样“把一场巴勒斯坦内部的以色列与阿拉伯种族冲突,变成了一个犹太国家与所有接壤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地区性冲突”。本-古里安也不得不承认,“在军事角度上,以色列总是能占据攻势,而在外交与政治上,我们却总是被迫防守”。阿莫斯·艾伦也批评说“为了获得想象中的防御空间和隔离带,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已经20年,并于1982年入侵黎巴嫩,打破了这个国家关于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会动用武力自卫的承诺,这些军事行动带来的只是更大的恐慌。”

  ,对于输掉战争的一方来说,战争的后果更为苦涩——它促使5个卷入战争的阿拉伯国家都陷入了社会动荡,迫使它们走上了一条较为曲折的现代化道路。“尽管政权更迭,但历次中东战争的失败给阿拉伯国家遗留下了某种屈辱性的身份认同。”莫里斯分析说,“尤其是与穆斯林历史上对中东地区的光荣征服相比的时候。”正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耻辱战败后,宗教激进主义在中东地区重新走回主流,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传统伊斯兰意识形态更适合作为巴勒斯坦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精神依托。可以说,这场战争奠定了阿以关系的基调仇恨已经成为生存的力量之源。

  最终,以色列人民在本-古里安的领导下取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但他们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概括以色列人民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我发现,这是全体犹太人,而不仅仅是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以色列公民,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不怕流血牺牲,积极努力的结果。这种现实,使得以色列充分感受到国家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对于自身生存的重要作用。,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敌视情绪,也使得以色列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唯恐失去自身的地位优势。在这种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以色列很难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与阿拉伯人进行谈判,很难换位考虑到阿拉伯人的立场,而只能依靠武力威慑,搞霸权政治,这就又使得阿拉伯人只能用暴力手段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从而造成了在巴勒斯坦地区暴力流血冲突的不断发生,而这对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奇事网以上就是解密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获胜的原因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