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哪本书更贴近真实的
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时期和蜀汉灭亡后,他曾先后担任著作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当代历史”相当熟悉,而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由于年代相近,故而采事更近真实;稍后的北魏学者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可以推断,《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比较忠实(或接近)于历史人物的真实。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系公元1330年—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尊刘抑曹”强烈倾向,这是已延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
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褒扬赞颂,对曹魏集团人物极力贬斥,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对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刘联盟时期的“障碍”、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或“反衬”来写的,故极力渲染他的“狭隘”一面,甚至虚构周瑜的智拙计穷,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此贬抑多多,包括说周瑜“气量狭小”云云,就不足为怪了。,他笔下的《三国演义》,毕竟采录了《三国志》中大量的史实,不过又辑录了千余年间有关三国人物的大量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曲话本方面的内容,所以民间文学的色彩浓重;再加上他大量的加工塑造与虚构创作,包括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巧妙生发、杜撰想象,所以,便离历史真实有了相当的距离。
杨幂与黄轩合作新戏上演,不过被专业领域观众发现其说法语的部份对口型对不上。
这部次中,程家阳和乔菲 (杨幂饰演)以一口流利的法语吸引了观众关注法语,观众表示之前没有发现法语这么美。杨幂剧中的法语水平未获得专业人士的认同,“法语部分对不上口型挺别 扭”。昨日,某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以杨幂的剧照作为配图,“估计考不上我们法语硕士的,硕士研究生的入学标准要高于这个。”
而且这部戏杨幂的配音,很多人夜觉得配得难听,配音说的听起来一点都不打动人。而且高家明的配音难听到极致,太不适合他了,拉低了高家明的档次,纨绔也不能那个调。
不过要比《温州一家人》里殷桃和外籍士兵各说各话还假装沟通顺畅好多了。
宋 慧乔当年拍洛城生死恋时,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专门去学日语(剧中的角色是会讲日语的),电视也都是原音播出,这或许就是对待作品最大的一个区别。不管演员也 好,制作什么的也好,至少别人真的都是用心在做,反观我们的影视剧作品,制作一味的讲究时间,演员一味地讲究名气,产品也仅仅停留在炒作层面,结果做出来 的东西不仅没有艺术性,还具有欺骗性,更经不起推敲和时间的沉淀。
看过很多抗战片,演员扮演日军,口型都完全对上;合伙人里黄晓明邓超他们也是完全背外语,很多敬业的演员还是要事先背一下,而不是瞎演,毕竟观众还挺较真的,看着也别扭呀!
杨 幂黄轩新戏题材是挺新颖,只是槽点太多了,而且感觉基本剧情老套。一般法语交换生会交换去法语地区,而不是苏黎世这样的德语区。第一集里黄轩自言自语说的 法语我差点以为他在说德语,如果有真的学过法语的演员就好了。为了一部戏,突击学习肯定能力有限的,不过能因为工作而学到新的东西也挺开心的。
温馨提示,杨幂演戏不背台词只对口型,不是她故意耍大牌,有消息说是因为她每天要赶好多场戏,太忙背台词根本应对不下来,也有勉强背下来的角色。
不过这部讲翻译专业的戏,就几句法语台词也配音,制作方太没职业素养了,再说翻译官连个老外都没有。电视剧这么做也太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