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皇帝大部分都是工作狂
明朝早期的几位皇帝,其实一直都很忙,因为朱元璋为明朝设计的,是一套古代空前独裁的君主专制体制。是取消了有千年传统的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从此政令通畅,上通下达。于此,在汉唐时代呼风唤雨的宦官集团,到了明朝也惨遭废武功,明朝宦官机构庞杂,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牵制,朱元璋在宫门立铁牌,严禁宦官干政。
而地方藩镇割据的隐患,也被朱元璋剪除,地方行政权力一分为三,各省处理民事有布政使,处理司法工作有按察司,处理军事战事有指挥使,这就是明朝特色的地方“三司”制度,三司不相统属,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而最容易直接造成叛乱的兵权问题,也被朱元璋肢解。明朝的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也就是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屯田,军队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既不花国家钱粮,国家更能通过控制土地的方式,牢牢控制住士兵的饭碗。在士兵的统属上,明朝的“国防部”兵部,掌握着任命军官以及调动军队的权力,并不拥有对军队的直接管辖权。
而明朝的军事机关五军都督府,拥有对军队的管辖权,却不具备人事权和调度权,这样双方相互牵制,谁也无法独立控制军队,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这一番体制妙处多多,取消了宰相制度,前朝宰相专权欺负皇帝的事情不可能上演。而设立三司制度,前朝藩镇割据乃至脱离中央的事情也不可能上演,禁止宦官干政,前朝宦官专权甚至操纵皇帝废立的事情同样不可能上演。而肢解了军队指挥权与管辖权,前朝权臣专兵,叛乱中央的事情更不可能上演。
如此一来,所有可能的实权部门,权力都被朱元璋一拆再拆,整个官僚体制相互制约掣肘,谁也不能独大,所有的实权官员,都只能老老实实对皇帝负责,谁也不能越过皇帝自行其是,也就谁都不能威胁到老朱家的家天下。但真正做上了皇帝才会发现,大权独揽的日子,其实是不好过的,就好比是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早晨起来刚睁开眼睛,甚至还在睡梦中,电话就开始想个不停,每天有成千上百个电话打进来,都要向你请示工作,且不说工作怎么处理,就是听汇报的频率,就能把人听到头大。
明朝的前几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朱棣,都是这样的工作狂。照《明实录》里朱元璋自己的话说,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日头偏西的时候才回宫,而且就是睡觉的时候,他也经常失眠,经常思考国事的时候,猛地就醒了,醒了就披衣起床,把白天需要处理的国事写下来,上班后一件一件的落实。甚至吃饭的时候,猛然想起什么事情,也随手找个纸条写下来,然后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相当多的时候,当朱元璋召见大臣的时候,大臣会惊讶的发现,他的衣服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全是国家大事。
李世民手下有二十五员大将,首将竟是李元吉,可见老四还是有些本事的。正因如此,李渊才会在起兵之后,任命他为晋阳留守,将看守老巢的任务交给他。
李元吉
这个老四有两大爱好一是打仗,将手下分成两帮真刀真枪地玩打仗的游戏,他却坐在一旁看热闹;二是打猎,赶着马车在百姓的田地里狩猎,或在大街上乱箭射人。
李元吉逐渐失去河东民心,就给另一个人有机可乘,他就是雄踞代北(山西代县以北)的刘武周。刘武周称突厥可汗为“干爹”,在“干爹”的支持下,伺机南下夺取晋阳,割据河东(山西)。
619年3月,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领亲率五万大军南下,迅速将晋阳以南的榆次、介休两城攻下,然后北返围攻晋阳,这样就切断了晋阳守军的退路。
可见,宋金刚也飞等闲之辈。
兵临城下,自称最爱打仗的李老四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大军,也被吓得够呛的,立即派人向长安的老爸求救。李渊也不敢怠慢,他不是爱惜李老四的性命,而是害怕自己的老巢被一锅端了,随即命尚书右仆射裴寂率八万大军救援。
这个裴寂只能说搞政治有一套,带兵打仗还不是那块料。果然,一仗就被宋金刚打得落花流水,向南逃入晋州城(山西临汾),再也不亮相了。
一听裴寂八万援军全军覆没,李老四再也不淡定了。9月的一个夜晚,他偷偷率领精锐部队保护着自己的妻妾向长安逃去,放弃了晋阳城。城内守军见主帅跑了,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全都开城投降,坚固的晋阳失守。
打了大胜仗的老宋继续南下,继续攻克晋州、绛州、浍州等地,直指关中门户潼关。
数月间,本来就不大的李唐江山就被老宋攻下了大半,李渊哪里还能坐得住?连忙写信给秦王李世民征求建议,说“刘武周兵锋太盛,我军很难与之相争。不如放弃河东,严守关中。”
当时正在长春宫(陕西大荔) 密切关注河东战局的李世民,回信说“晋阳城池坚固,屯有十年的军粮;河东物产丰富,每年供给京城无数的粮食;况且这里是大唐的发祥之地,更不能丢失。我定当歼灭刘武周,收复河东失地。”
李渊看到二儿子的信后,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随即下令关中所有军队在长春宫集合,受李世民统领,前往河东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