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ldquo;教育救国rdquo;:变卖家产筹措150万建冯
80多年前,在沈阳西郊的汪家河子一带(今铁西滑翔地区),曾有过一所颇负盛名的大学。上了岁数的“老沈阳”都知道,这便是由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创办的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冯庸大学。冯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当时独树一帜,,随着“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日军侵占了冯庸大学,学校被迫迁往北平(今北京),并于1933年与东北大学合并,冯大6年历史宣告结束。
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里蓉表示,冯庸是一位为做大事而不惜散尽家财的奇人,他坚信发展工业可以救国,而发展工业的基础在于教育,,冯庸将“教育救国”视为自己的理想,终其一生都在为教育办学而奔波。
冯庸原名冯英,其父冯德麟与张作霖同样出身绿林,被清廷招抚后,与张任巡防营管带、统领,辛亥革命后,又与张并任两个师的师长,可以说是奉系军阀的开山鼻祖。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本想凭借自己才能与父亲的余荫在军界大展拳脚,却因受到张学良疑忌而渐感仕途无望,决心脱离军界,投身实业。1925年,冯庸在奉天小西边门外开办了大冶铁工厂,为了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又在厂内设立了大冶工科学校。
日俄战争后,日本对东北进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并推行奴化教育。这使冯庸逐渐意识到,东北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自己应该走“教育救国”的路线,于是,冯庸决定开办一所大学,培养优秀人才。为筹措办学经费,冯庸曾向张作霖、吴俊升等人请求经济上的援助,但却被认为动机不纯而遭到拒绝。
募捐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冯庸办学的热情,他决定变卖家产筹措资金,在其父冯德麟去世后不久,即开始着手进行。他在清理家产过程中,将过去其父非法霸占的土地、房产都归还原主,还把位于北镇与当地中小学毗邻的房产全部捐给了学校。冯庸的义举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在当时被誉为“翩翩浊世佳公子”。,冯庸为创办大学筹措资金150万元奉大洋,还将通辽县所有的私产土地10万余亩及几处商号捐作校产。
1927年春,创办大学的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校舍便开始动工兴建。校址选在奉天老城西15里,浑河北岸的汪家河子,定名为“冯庸大学”。仅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在荒凉的旷野上便出现了一座雄伟独特的新建筑,200余间校舍宣告建成。
创办之初,校园内便设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宿舍,并配有图书馆、礼堂、体育场等附属建筑,还有游泳池、滑冰场及足、篮、排球等场地,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校内还建有小型飞机场,购置了三架飞机,除冯庸自己使用外,还供“特技会”的学生学习训练之用,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学校教师多是留学归国的专家学者,还有一些东北大学的教授在这里兼课,教学水平很高。
重视体育实行军事化教育及管理
据省档案馆收藏的《冯庸大学校刊》记载,为了消除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耻辱,冯庸大学极力倡导发展体育。冯大师生每天早晨5点起床,无论寒暑,都是冷水洗浴,然后集合跑步。每天下午都有固定的体育运动时间,全校师生都要到操场上锻炼身体,冯庸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他的百米成绩是13秒,且曾在篮球比赛中一人独得40多分。
1928年4月,北平举办华北运动会,冯庸亲自率领30余名优秀学生代表前去观摩学习。9月下旬,在冯庸的提议下,第一届东北三省联合运动会在冯庸大学体育场开幕。经过5天的比赛,冯大仅以0.5分之差名列总分第二,在奉天名噪一时。这次运动会正如冯庸在闭幕式上所讲的“开辟东三省体育之先河”。从此在东北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大搞体育运动的热潮,涌现出刘长春、孙桂云等优秀的体育人才。
此后,冯庸大学的体育水平突飞猛进,到1930年前后甚至超过了东北大学。冯大的足球队和篮球队还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1931年在华北球类比赛中获得中级篮球锦标赛冠军。
,冯庸大学还实行军事化教育,军事训练制度颇具特色,在的综合性大学中将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的衣食住行都按部队的要求执行,学生一律穿着统一制服,还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师生间的礼节也效仿军队。
凡是冯庸大学的学生,人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每周不少于6小时学习军事操典、筑垒,进行操场和野外训练,要求学生毕业后可以担任排长、连长。不论寒冬酷暑,学生都要到操场上跑步,在室外苦练,看上去很像军营,所以当时人们也将冯庸大学称为“西大营”。
家产耗尽经济窘困被迫停办大学
冯庸抱着救国目的,全神贯注于学校,他本人也住在校内,亲自主持校政。每天清晨,当起床号吹响之时,冯庸会亲自打开宿舍门,用他那根常挂在腕上的手杖不停地敲击地板,督促学生,并高呼“起床了”。冯庸和学生在一起就餐,留心观察学生是否吃饱,还经常到宿舍和学生攀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由于冯大治学严谨、学风淳朴,自成立起始终运行得井然有序。,因为这所大学是冯庸个人出资创办的,而“九·一八”事变后冯庸在东北的产业全部被日军攫取,办学经费开始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冯大学生大部分是东北流亡青年,无法缴纳学费和生活费,再加上淞沪、热河两次抗战后,冯庸本就所剩无几的家产已消耗殆尽,冯大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1933年9月,因经费窘困无法维系,冯庸不得不解散了创办6年的冯庸大学,告别了昔日并肩作战的师生们。学校停办后,大部分学生并入了已迁校北平的东北大学。虽然冯大终结了,但冯庸和许多爱国师生仍旧以各种不同方式继续参加抗日活动,他们矢志报国的决心和行动,为全国其他高校师生做出了表率。
1949年,冯庸随国民党去了台湾。他晚年收入微薄,却将省吃俭用攒下的20万元新台币捐作“自强爱国基金”,足见其爱国之心。
1981年2月,冯庸走完了曲折传奇的一生,他的遗愿是希望冯庸大学能够复校。2006年,冯庸外甥张文琦代表冯庸向日本政府递交公开信,要求对被侵华日军损毁的冯庸大学进行民事索赔,还辽沈人民一所大学。
直到今天,沈阳还有一件当年冯庸大学的遗物,就在新华广场附近的沈阳燃气股份有限公司门前,有一对石狮子,下面镌刻着工整的字迹,上书“冯庸大学校成立纪念,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八日”,见证了曾经真实存在并有着辉煌过往的冯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