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志向远大rdquo;的赫连王朝:只存活二十五个
大夏国主赫连勃勃统治末期,更加荒淫残暴,臣下有直视他的,立刻用刀上前捅瞎对方双眼;臣下有上朝时不经意地笑一下的,他也会用刀把对方嘴唇划成两半。敢有进谏者,一律先割舌头然后处斩。
赫连勃勃“志向远大”,名其京城南门为朝宋门(意即使宋国来朝),东门为招魏门(意指使魏国怀服),西门为服凉门(意指征服西凉),北门为平朔门(意指一统朔北)。
赫连勃勃在世时,原来的太子是赫连璝。胡人喜幼子,他后来又想立小儿子赫连伦。赫连璝恼怒,兴兵攻杀弟弟赫连伦。赫连勃勃第三子赫连昌闻讯,立刻提兵杀掉赫连璝。赫连勃勃无奈,就立赫连昌为太子。
公元425年(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9月,夏国国主赫连勃勃暴死。
赫连勃勃死后,其子赫连昌即帝位。趁夏国内乱,北方雄主、北魏皇帝自率大兵,最终攻灭了赫连夏国。统万城高耸坚厚,坚不可摧,它的结局并非是被贡献的。面对高城,魏军设计,最终把赫连昌骗出城。而后,魏军乘乱,趁当时统万城内无主,又值天色已黑,坚城厚墙再也无用,最终攻克夏国。魏国军人尽俘夏国王公后妃,获马三十万匹,牛羊数千万头,珍宝无数。天亮后,魏主拓跋焘率大军进城,看着穷极文采、雕梁画栋的壮大台榭,再摸摸坚硬得可以磨砺刀斧的统万城墙,他叹道“蕞尔小国,使用民力至此地步,怎么能不亡国?”
从赫连勃勃自己算起,一直到他的儿子,满打满算,梦想着“帝室徽赫、上与天连”的赫连王朝,才有二十五个年头的命祚。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了赫连夏国之后,在此设置统万镇。而后,统万城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北方最著名的军事重镇,北魏、西魏、东魏,一直到隋唐,都曾在这里置镇、州、郡。唐末,统万城是定难军节度使的治所。北宋初年,这座坚城为党项头酋李继迁占据,成为西夏的发迹地。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宋太宗考虑到西夏军队常以此城为依托侵扰北宋疆土,下令将城内居民全部迁走,并且毁掉统万城。后来,由于气候因素,统万城逐渐淹没在茫茫的沙漠和历史之中。直到清末,才重新被清朝地方官员发现。
赫连勃勃和他的大夏国随风而逝,,经过15个多世纪的风雨霜雪洗礼,统万城遗迹依旧巍然屹立,它绵延的白色城垣和耸立的角楼残迹依旧在如血的残阳中述说着往昔的辉煌……
南京的另一古名叫白下。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南京市区北面江滨的幕府山,因盛产白云石,古又称白石山。东晋在此山麓筑白石垒作为军事要塞,南朝宋于此设城隍,因位于白石山下,故名白下城,故址在今金川门到幕府山之间。白下也成了南京的别称。南京北郊有白石山,盛产石灰石和白云石,山下坡地称为白下陂。
六朝时期,白石山为战略要地。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历阳(今安徽和州)镇将苏峻举兵,自牛渚(今采石矶)攻入南京(当时名建康)。晋荆州剌史陶侃率军反攻,接受监军部将李根建议,在白下陂筑白石垒,并派庾亮率兵二千人驻守。最终在白石陂岸斩杀苏峻,平顶叛乱。
《宋书·文帝纪》记载“甲申,车驾于白下阅武。”意思是南朝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25年),宋文帝到白下阅兵。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拓跋焘率军南犯,刘宋政权派大将刘兴祖扼守白石山。刘宋末年,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叛,顺流直下,很快打到建康。大将萧道成急召李安民“镇白下,治城隍”,确保建康城的安全。
齐武帝永明六年(488年),对白下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设在栖霞山附近的琅琊郡治所移到白下城。梁敬帝时期,北齐兵进攻建康。陈霸先率军到北郊于北齐兵对阵。候安都自白下断北齐兵后路。北齐兵大溃,死者无数。陈祯明末年(公元589年)隋兵南下时,后主陈叔宝派将军樊猛率八十艘战船游弋于白石山下的长江中。白下城成为六朝建康的水军基地。
白下城不仅是军事堡垒,还是南朝政权举行北伐的出兵之地。齐武帝建造白下城的目的就是作为北伐屯兵之地。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北徐州发生叛乱,梁武帝派大将陈庆之前往讨伐。陈庆之当时驻军白下城。临行前,梁武帝亲自前往白下城,看望北伐军将士。陈庆之很快顺利平定叛乱。
唐代以前,“白下“专指白石山下白石垒一带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