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谁的计谋?最早的空城计是谁使用的
最早提出空城计的是孙武,在三国中使用过空城计的有吕布,赵云等,但似乎没有提到孔明。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说,空城计的首创者是曹操而不是诸葛亮。我觉得,易先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空城计确实不是诸葛亮所为,但也绝不是曹操首创。
易先生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一段记载说,“空城计”是曹操在与吕布的一次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发明”的。那么这段记载是怎么说的呢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上述的描述再明确不过,曹操之所以赢得胜利是“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那么是如何设伏的呢?这段文字后有一则注引可以作为旁证,魏书曰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馀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明确无误地说曹操在屯西的大堤处设下伏兵,并无空城之说。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也是最能展现孔明智慧和胆略的重要章节。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根据史书《三国志》编撰而成,其故事情节并非凭空想象,《三国志·孔明传》中却没有空城计的记载,那么,罗贯中是如何创作这一不朽篇章的呢?
《三国志·孔明传》援引了王隐的《蜀记》说,扶风王司马俊与人一起谈论诸葛亮时,金城郭冲讲述了诸葛亮“隐没不闻于世”的五件事,其中第三件说,诸葛亮在阳平派魏延等人东下,司马懿率兵二十万进攻阳平,结果与魏延错道直接到达了阳平,当时诸葛亮城中兵力很少且多是老弱病残,诸葛亮想追赶魏延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只好铤而走险,想出了空城计这一险招。
,裴松之对郭冲的话产生了怀疑,其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诸葛亮初屯阳平之时,司马懿时任荆州都督镇守宛城,此时与诸葛亮对垒的应是曹魏大将军曹真。
第二,假如司马懿率兵二十万直奔阳平,且已探知阳平是座空城,即使怀疑有伏兵,可以就近驻扎设防以观动静,也不至于吓得屁滚尿流而去。
第三,《三国志·魏延传》说,诸葛亮连一万人都不愿交与魏延统领,怎么放心将重兵交魏延独自东下,而自己只留下老弱病残呢?
第四,司马俊是司马懿的儿子,在别人揭露父亲短处进行诋毁之时,他不仅没有反对,反而“慨然善冲之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罗贯中在创作小说时,无疑看中了《蜀记》中郭冲关于诸葛亮“隐没不闻于世”的五件事这条极有价值的线索,并对其进行了改编,在情节上予以文学夸张和精心加工,使空城计的故事充满了传奇性和戏剧性,也使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完美、深入人心,也令小说大放异彩。
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使用过“空城计”吗?或者说“空城计”真的有依据吗?这恐怕已无法考证,我相信,如果司马懿率兵袭击诸葛亮是史实,那么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也将成为必然。
《三国志·赵云传》援引《赵云别传》中记载了赵云版的“空城计”,摘录如下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看来这个故事较为真实可靠,裴松之在注引这则资料时没有提出任何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