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裴炎被杀之谜:武则天因何要除掉裴炎

考古发现 2023-11-19 18:04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684年,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杀死了宰相裴炎。当裴炎被抓后,朝中一片哗然,大批官员为裴炎申冤辩护,但最终都得到了严厉的惩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武则天决定除掉裴炎的?真是武则天所说的谋反,或另有其他原因?

  裴炎,唐高宗病重时拜相,受遗诏辅佐中宗,是当时的元老顾命大臣,对唐王朝忠心不贰。中宗即位初,重用韦后家族,欲以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坚决反对,引起中宗不满。裴炎惧,乃与武则天密谋,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旦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裴炎与她的矛盾日益突出,光宅元年(684年)遭到了杀身之祸,被处斩于洛阳都亭,朝廷上下震惊不已。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裴炎呢?

  武则天杀裴炎时冠以谋反罪,一些人认为这确有其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说“豫王为帝后,不管天下政事,大权全部握在武太后手里。裴炎想在武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把她抓起来,还政于天子。恰巧当时天一直下雨,太后不出门,其事也就没有做成。”动用军队抓太后,日后说他谋反的确应该是可以成立的。《朝野佥载》中也谈到了裴炎的谋反,不过是另一回事。故事大致上是这样的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打算谋反,命骆宾王设计让裴炎一起参加到反武队伍中。骆宾王两足踩在墙壁上,静静地思索了一段时间,写成了一首歌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他先是教裴炎家里的小儿朗读,一传十,十传百,京城里的小儿都会唱了。裴炎想寻找学者破解这首歌谣,就找到了骆宾王。裴炎给他许多宝物锦绮,骆宾王一言不发。裴炎又用音乐妓女骏马贿赂他,还是不语。两人一起观看裴炎家里的古忠臣烈士图,骆宾王神色很严肃地说“此英雄丈夫也。”于是说起自古大臣执政,常会改换社稷,裴炎听后十分高兴。裴炎问谣言中的“片火”、“绯衣”是什么意思,骆宾王北面而拜说“你就是真人也。”裴炎于是就与徐敬业等一起合谋怎样反对武则天。扬州起兵后,裴炎作为朝廷中的内应,写了一封信给徐敬业,内中只有“青鹅”二字。有人告发了他,朝中官员不能破解二字的意思,武则天看后说“这个青字,拆开来就是十二月;鹅字,就是我自与也,即我参加的意思。”于是决定把裴炎杀死。

  这则绘声绘色的故事,使一部分人相信裴炎的谋反确有其事。有人认为裴炎为人并不光明磊落,是一个妒功害能、气量狭小的人,平时大家对他很有意见。他勾结徐敬业是确有其事,所以武则天屡说“炎反有端”,招致杀身之祸也就难免了。

  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武则天杀裴炎其实是武则天不能容纳异己的结果。他们认为《朝野佥载》虽然成书较早,但小说成分居多,所载的事情经过充满了丰富的想像,缺乏事实根据。裴炎的谋反,其实是武氏集因的诬陷,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不载他与徐敬业有勾结,《通鉴考异》认为这些记述“皆当时构陷炎者所言耳,非其实也”。而从裴炎的表现来看,也无与徐敬业等人合谋的迹象。徐敬业等人起兵时是以匡复庐陵王为口号,怎能以裴炎为帝呢?身为宰相的裴炎,如果仅凭骆宾王的几句歌谣就想称帝,那也太不近情理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武则天下毒手杀裴炎的?有人指出,睿宗即位后,武则天仍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裴炎效忠李唐王室的行为势必和武则天发生矛盾。先是裴炎反对武则天追王自己的祖先、立武氏七庙,后是徐敬业起兵反武后,武承嗣、武三思屡请武则天找借口杀掉韩王元嘉和鲁王灵夔,以断绝叛军宗室之望,执政者都不敢表态,只有裴炎力争不可,引起了武则天对他的嫌恶。徐敬业起兵最紧张的时候,裴炎向武则天进言说“皇帝你年纪已经很大了,没有必要凡事都亲政,使得徐敬业之类的猾坚之人有话可说。如果太后还政,像这样的乱贼不讨伐也可以破灭。”听了这样的话,武则天不被激怒才怪了。在武则天要改朝换代之际,身边却有着这样一个唐室忠臣,这就是裴炎真正的死因。

  也有人认为裴炎确实没有谋反,但并不因为他是唐室忠臣就遭到武则天的憎恨。主要原因是裴炎两次得罪武则天后,认识到自己处境很危险,所以在徐敬业起兵后,不积极平叛,反而让武则天交权,这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遂遭杀身之祸,其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而不同意这种看法者认为既然裴炎自知处境危险,身居高位的他为了保全自身,理应做出一些迎合武则天的姿态才是,相反却希望藉此劝武则天还政,这只能表明裴炎是对李唐王朝的忠心和在政治上的幼稚与天真。

  武则天最终决定杀裴炎的原因,到底是像武则天说的谋反,还是如一些人说的因为他是唐室忠臣,或为了一己私利,这还需人们进一步探索。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酷吏政治的特点非常鲜明,滥杀无辜时有发生,裴炎难道也是当时的牺牲品?如果确是这样,就真正成了唐朝历史上的一大悲哀。

  “洪宪太子”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他长期在袁身边出谋划策,是民初政坛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

  袁世凯死后,袁氏家族失去了靠山,家境每况日下,后来袁家在河南的家产又被国民党政府没收,昔日呼风唤雨的袁大公子只好靠典当为生。抗战期间华北沦陷,袁氏旧部、臭名昭著的卖国贼曹汝霖为日本人充当说客,劝袁克定把老家彰德洹上村私家花园卖给日本人。袁氏族人为了得些好处,也纷纷纵勇袁克定卖掉祖产,但袁克定坚决不同意,以“先人发祥之地,为子孙者不可擅自出售”为由婉拒了日本人。

  这时华北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见袁克定经济拮据,便以高官厚禄诱其出山到华北伪政权任职,以笼络北洋旧部,但世事洞穿的袁克定不愿背个汉奸骂名,也没有同意。后来袁克定还专门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不问国事,并拒见宾客,据说还有人将刊登他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起来,题诗表彰他的气节。对此,袁的密友、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曾评论说“人知梅兰芳蓄须明志,其时北京沦陷八载,克定身处困顿之境,拒任伪职,也是有气节的,可惜知之者甚少。”

  建国前夕,袁克定已到垂暮之年,他多年来从不治生计,又有男宠之癖,家产已基本耗尽。天津一住宅售价85万元,全被贴身佣人白钟章领去;家中的一些文物,又被佣人申天柱以供他晚年生活费用为由,借口开一古玩店而全部骗走;其子袁家融,又把仅余的股票全部折价投资于其内兄在天津开的新懋交易行内,当时言明营业所得利润供袁克定余年的生活费用,可以随时支取,但后来袁家融不念其父年迈生活无着,分文不给,致使袁克定两手空空,生活无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张伯驹先生便将其从颐和园寓所接到自家供养,一切生活费用均由张承担。

  关于此事,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承泽园轶事》中这样写道“承泽园位于海淀畅春园稍西北,本是果亲王胤礼的赐园,故名‘承泽’。我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它是张伯驹先生的居所。其内有小楼两重,楼上住的是袁大公子--即袁世凯洪宪称帝时的‘大太子’。袁张两家是至亲,此时大公子孤身无依,故张先生养之。”

  进入高龄的袁克定在张家足不出户,每日都以读书自娱,张伯驹交游甚广,家中宾客盈门,袁克定从不下楼参与。全国解放后,曾任北洋政权教育总长的章士钊以中央文史馆馆长的身份,在文史馆给袁克定弄了个馆员的名义,每月有五六十元的生活费。每次领到钱后,袁克定都要全部交给张夫人潘素以贴补家用,但张伯驹总是让夫人将钱如数退回,淡泊如云的张伯驹事后曾对朋友说“我既把他接到家里住下,在钱上就不能计较了。”1958年,80高龄的袁克定在张家安详辞世,当时只有次妻马彩云在其身边,其后事全由张伯驹代为料理。

奇事网以上就是唐朝宰相裴炎被杀之谜武则天因何要除掉裴炎?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