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的《南京条约》:第一条最为重要却最未重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英南京条约》,此时的“南京”实际上为“江宁”,后俗称《南京条约》,两国代表(清廷钦差大臣耆英、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jer)红色火漆上,印有大英帝国国徽。
《南京条约》第一条长期被忽视,有两个原因。一是翻译上有漏洞,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截然不同。
英文本翻译为自今往后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与皇帝陛下以及他们尊敬的臣民之间和平敦睦,双方臣民在各自的领土内得享人身、财产之完全的安全与保护。
这是一条责任对等的限制性平等规定,这条传达的核心内涵是西方的个人权利意识。人身权和财产权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这是英国从大宪章运动时代开始以来就最引以为豪的文化传统,也是西方现代化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英国人想以条约的形式,将这一全新的观念灌输给人。该条被列为《南京条约》的第一条,可见英国人的高度重视和用心良苦。
英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一条,是因为他们在战前的中英交往中,英国人的人身及财产长期无法得到保护。比如,海关的陋规就是对财产的公然掠夺;没有程序正义的“就地正法”更是对人权和司法正义的完全无视。
可惜的是,英国人太乐观了,根本不了解“特色”,天朝方面从皇帝到谈判大臣根本就不明白、也不可能理解英国人的真实动机和这一条所包含的重大历史文化内涵。虽然这一条被写进第一的位置,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要求,也无需天朝出让什么权利,所以,谈判中,这一条没有任何的争议,条约签订后,这一条基本上也没有被人所关注、提起。“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国运兴衰、民族荣辱的规律,其实就隐藏在《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之中”(《被忽视的南京条约第一条》,洪振快)。
《南京条约》中最重要的第一条,完全变成了最典型的鸡同鸭讲,说者慷慨激昂,听者诺诺而应,根本不知道对方到底想说些什么。自条约签订的那一刻起,第一条款就被历史的浓浓黑幕所遮蔽,长期被人遗忘了。以至于条约签订后的170多年的今天,我们个人权利的保护还远远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任务。单就《南京条约》第一条而言,至今我们仍然违约。
李成梁有几个儿子?分别都是谁结局如何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李大公讳东藩字肇西之墓”“公,陇西人也,元季葬于兹。二世七支咸附葬于前,某墓为某祖不可考。其西有指挥公墓,传谓有亨公迁于辽,指挥奉亨公后成梁公命,自辽来祭,殁,遂葬云”。 镇守辽东30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万历三十六年被劾罢。万历四十三年卒,享年90岁。
李成梁有8个儿子
长子 李如松
次子 李如柏
三子 李如桢
四子 李如樟
五子 李如梅
六子 李如梓
七子 李如梧
八子 李如桂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民族不详)。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李如梅,字子清。名将李成梁第五子。自幼受家风熏陶习于弓马。由父荫历都指挥佥事、总兵等,最终至左府佥事。万历四十年卒。 万历二十四年(1596),李如梅出塞300里,捣蒙泰宁部炒花胜还,晋都督佥事。其后日本入侵朝鲜,明廷应援,李如梅从征日,充任御倭副总兵,助其兄李如松出兵援朝。
在碧蹄馆之战中先是以毒箭射杀日本大名立花宗茂家侍大将十时连久。在随后激战过程中,倭寇将误入战场的明军主帅李如松团团包围。一金甲将领率众倭寇欲冲杀李如松,李如梅又将其射杀,倭寇顿散,从而挽救局势获胜,所杀金甲将乃立花家臣小野成幸。随后升任御倭总兵官。参与蔚山之战,任先锋官,多有战功。
二十五年,朝中有大臣劾其畏敌不前,被劾罢官。后迁为左府佥事。万历四十年卒。
李如樟,李成梁第四子。骁勇善战,任都指挥佥事,万历二十年(1592年)哱拜生叛,李如樟随兄李如松征宁夏,部卒何世恩于大火中取哱拜首级,擒哱拜次子。如樟与麻贵纵兵追至贺兰山,获首级百二十余。功升广西延绥总兵官。官至东西延绥总兵官。
李如桢,名将李成梁第三子。由父荫为指挥使,万历四十七年(1619),辽东已危在旦夕,朝廷无镇辽将军可派,有大臣建议以李氏旧威,派李如桢为镇辽总兵官。初守铁岭,后屯沈阳。当年,清军攻铁岭,其拥兵不援,致铁岭失陷,其被罢官。天启初(1621)下狱论死,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念李成梁勋绩,特免死从军
如柏,字子贞,成梁第二子。由父廕为锦衣千户。尝与客会饮,炮声彻大内,下吏免官。再以廕为指挥佥事。数从父出塞有功,历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蓟镇副总兵。万历十六年,御史任养心言“李氏兵权太盛。姻亲厮养分操兵柄,环神京数千里,纵横蟠据,不可动摇。如柏贪淫,跋扈尤甚。不早为计,恐生他变。”帝乃解如伯任。于是成梁上书乞罢,并请尽罢子弟官,帝慰留不许。久之,起故官,署宣府参将。引疾归。
如松之御倭朝鲜也,诏如柏署都督佥事,先率师赴援。既拔平壤,如柏疾趋开城,攻克之,斩首百六十有奇。师旋,进都督同知,为五军营副将。寻出为贵州总兵官。二十三年,改镇宁夏。著力兔犯平虏、横城,如伯邀之,大获,斩首二百七十有奇。进右都督。再以疾归,家居二十余年。会辽东总兵官张承廕战殁,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惟贤等合疏荐如柏,诏以故官镇辽东。蒙古炒花入犯,督诸将击却之。
始成梁、如松为将,厚畜健儿,故所向克捷。至是,父兄故部曲已无复存,而如柏暨诸弟放情酒色,亦无复少年英锐。特以李氏世将,起自废籍中。顾如柏中情怯,惟左次避敌而已。我大清师临河,如柏故引军防懿路。及杨镐四路出师,令如柏以一军出鸦鹘关。甫抵虎拦路,镐闻杜松、马林两军已覆,急檄如柏还。大清哨兵二十人见之,登山鸣螺,作大军追击状,如柏军大惊,奔走相蹴死者千余人。御史给事中交章论劾,给事中李奇珍连疏争尤力。帝终念李氏,诏还候勘。既入都,言者不已。如柏惧,遂自裁。
如桢,成梁第三子。由父廕为指挥使。屡加至右都督,并在锦衣。尝掌南、北镇抚司,提督西司房,列环卫者四十年。,军政拾遗,部议罢职,章久留不下。如桢虽将家子,然未历行阵,不知兵。及兄如柏革任,辽人谓李氏世镇辽东,边人惮服,非再用李氏不可,巡抚周永春以为言。而是时如柏兄弟独如桢在,兵部尚书黄嘉善遂徇其请,以如桢名上,帝即可之。时万历四十七年四月也。
如桢藉父兄势,又自以锦衣近臣,不肯居人下。未出关,即遣使与总督汪可受讲钧礼,朝议哗然,嘉善亦特疏言之。如桢始怏怏去。既抵辽,经略杨镐使守铁岭。铁岭故李氏宗族坟墓所在。当如柏还京,其族党部曲高赀者悉随之而西,城中为空。后镐以孤城难守,令如桢还屯沈阳,仅以参将丁碧等防守,力益弱。大清兵临城,如桢拥兵不救,城遂失。言官交章论列,经略熊廷弼亦论如桢十不堪,乃罢任。天启初,言者复力攻,下狱论死。崇祯四年,帝念成梁勋,特免死充军。
如樟,亦由父廕,历都指挥佥事。从兄如松征宁夏,先登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历广西、延绥总兵官。
如梅,字子清。亦由父廕,历都指挥佥事。从兄如松征日本,却敌先登。屡迁辽东副总兵。二十四年,炒花、卜言兔将入犯,如梅谋先袭之。督部将方时新等出塞三百里,直捣其庐帐,斩首百余级而还。明年,如梅与参政杨镐谋复从镇西堡出塞,潜袭敌营,失利,损部将十人,士卒百六十人。如梅以血战重创,免罪。
日本封事败,其年八月,进署都督佥事,充御倭副总兵,赴朝鲜援剿,时麻贵三路进师,令如梅将左军,与右军共攻蔚山。如梅偕参将杨登山骑兵先进,设伏海滨,而令游击摆赛以轻骑诱贼,斩首四百有奇,余贼遁归岛山。副将陈寅冒矢石奋呼上,破栅两重。至第三栅,垂拔,杨镐为总理,宿与如梅昵,不欲寅功出其上,遽鸣金收军。翊日,如梅至,攻之,不能拔。已而贼援至,如梅军先奔,诸军亦相继溃。赞画主事丁应泰劾镐,并劾如梅当斩者二,当罪者十,帝不纳。旋用为御倭总兵官。会其兄如松战殁,即命如梅驰代之。逾年,坐拥兵畏敌,劾罢。久之,起佥书左府。四十年,镐巡抚辽东,力荐如梅为帅。不得,至以死争。给事中麻僖、御史杨州鹤力持不可,乃止。
成梁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风,称如梅。然躁动,非大将才,独杨镐深信。后复倚任其兄如柏,卒以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