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1912》等续集为何失了味道(图)
《大宅门1912》等续集为何失了味道
依照好莱坞的市场规律,一部电影大火之后必然要出续集,续集火了以后还会出续集的续集。直到这套系列电影的观众缘耗尽,这个题材就会成为“废柴”。近年来,这个规律也开始作用于的电视剧产业,一系列成功作品接“二”连“三”推出续集两部《大宅门》之后有《大宅门1912》,《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后又来了“青撞更2”...遗憾的是,续集中威名不堕者寥寥无几,遭了观众批评者大有人在。
为好剧拍续集,投资人和创作者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开机的,最终的折戟沉沙或者反响全无是他们始料未及的。续集不如正传,往往是原因是创作者,尤其是编剧的表达欲没那么强烈了。电视剧是综合的艺术,负责“无中生有”的是编剧。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产业环境中,编剧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打磨剧本,是为“创作”。而电视剧一旦开机,导演的任务是多快好省地将剧本转化为影象,是为“生产”。这也就是电视剧被称为“编剧的艺术”的根由所在。目前还没有一部剧能在剧本不好,或者剧本没有提供好种子的情况下成为经典作品,而那些令观众失望的续集是剧本不够给力。
《大宅门1912》被观众批评“没了宅门味儿”、“不及正传好看”,有演员选择的原因,有调度、剪辑的因素,但编剧兼导演郭宝昌最有感触的是“《大宅门》是我酝酿了40年的作品,宅门里的事我再熟悉不过,每个人物早就在我心里活了,不把他们写出来我憋得难受。但《大宅门1912》的剧本我写了好多版都不满意,原因是我不熟悉民国时期的山东,是借助书面资料才完成了创作。”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宅门》最新续集虽然比同期的雷剧好很多,但终究比不上“不吐不快”的正传的质素。
续集掉队的另一种情况是,创作者的自我要求降低了。电视剧不同于小说创作,小说是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大活儿,而电视剧必得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任何一个环节上掉了链子都是灾难。一部剧成功之后,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与有荣焉,共事过程成了美好的回忆。如果制片人登高一呼拍续集,原班人马不难积聚。问题是,有些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自以为无所不能。有些演员越位去改编剧的本子,有些导演不等剧本写完就开机,有些公司把20集剧本的素材剪成30集成片...总觉得背靠大树好乘凉,观众终究好糊弄,结果就是作品质量一团糟。前一段《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中途被撤片,直接的导火索是收视率创新低,追根溯源是创作和制作中的种种混乱,导致了作品的罗嗦、苍白、前言不搭后语,最终被电视台和观众所抛弃。
还有一种情况,既不是创作者没话说,也不是放弃了品质追求,而是原因是续写者实力不济。经典作品都是由高手创作的,想要超越经典需要高高手。如果你不是高手,续写经典等于自取其辱。就算后来者也是高手,在命题作文的框架内,想坚持原作水平仍然不易。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新版《编辑部的故事》王朔和冯小刚当年以京味儿幽默和解构僵化意识的锋芒树起了一座高峰,后来者开始想延续其风格而不得,费尽心机另走他途还是没能走通。不能说新版的创作者不努力,但他们始终无法改变一个落差王朔是改变了一代人言说方式的原创高手,而新版则只是东抄西摘网络段子,或者追着社会现象吐槽。在一地碎片、无可解构的时代,惟有真正的建构能深入人心,论对世情世态讽刺挖苦,电视剧比不过微博。
续集难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原因是续集是一门好做的生意。有第一部的名气在,不用发愁宣传,媒体会主动凑上来报道;也不用发愁发行,电视台的购片人多数是经验主义者。甚至不用发愁收视,有媒体主动造势,有老观众捧场,及格线奇事网以上的收视保障是有的。于创作来说,续集就是一个坑,一个很难跨越的大坑。你打了老版的旗号,观众的期待就不会低。萧规曹随很难讨好,尽情颠覆需要天大的才气,难度系数实在是高。与此相类似的是翻拍经典的电视剧,多如过江之鲫,多数声名狼籍。
但并不是说,续集就一定不能葆有品质。美国电影《教父》第二部就不比第一部差,港剧《溏心风暴》第二部一样有着很高的声誉,目前央视一套正在播出的《闯关东前传》开局就有新气象。重要的是真的有话要说,并且好好说话。我们希望续集高位行走,但我们也不指望每部续集都能超越前作。还是那句话,功到自然成,不成也无憾。
电视剧《大宅门1912》在北京卫视播出,在前两部《大宅门》中,陈宝国饰演白景琦,从青年时期演到老年。到这部号称“番外篇”的《大宅门1912》,陈宝国再度担纲白景琦的角色,将“宅门逆子”的形象进行到底。三进“大宅门”,陈宝国和这部电视剧结缘已13年。近日,记者专访到陈宝国,他感慨颇多“可以说,白景琦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了。”
谈“大宅门”演起白景琦没够
《大宅门1912》讲述1912年,白景琦被白文氏赶出北京的家,到济南白手起家创业的故事,时间跨度有十年。谈起再演白景琦,陈宝国的感受像“回家”。“穿上白景琦的衣服,一扮上,感觉就跟回家了一样。我对《大宅门》和白景琦的印象都太深了,再演真的有‘再活一回’那种感觉。演这部戏和这个人物就没够,打个比方,就跟传统京剧一样,演了好几百年了,演的没够,看的也没够。”
演完这部《大宅门1912》,陈宝国已经演了110集的白景琦,在大陆演员中实属少见。在他看来,“白景琦这个人物我也很熟悉了,他的性格,他的很多个侧面我都很了解,这次再演,虽然过了十几年了,白景琦的性格可以说已然‘化’在我身上了”。陈宝国告诉记者,白景琦的人物性格在三部《大宅门》里都是一样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物的性格和特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白七爷还是一样的‘混不吝’。他的性格侧面太丰富了,特立独行也好,张扬也好,正义感强也好,霸道也好,还有传统家庭里的孝道,在他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四个字敢爱敢恨。爱是真真切切的爱,恨是透入骨髓地恨着。这都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白景琦被母亲赶出家门时正值青年,50多岁的陈宝国去演年轻人挑战不小。“说老实话,现在去演30多岁的白景琦,年龄上多少会有点顾虑。我感觉,这十几年来《大宅门》一直在不断地重播,说明还有很多观众仍然喜欢这部戏,喜欢大宅门里的这帮人,希望再看到他们的故事。跟这份喜爱相比,是不是一些外在的东西观众就会不那么在意了?有个比喻不是很恰当,可能可以说明我的想法。就像我们去看那些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会去看他们年轻时候的演绎,也会去看他们中年意气风发时的呈现,然后也会想看他们老年时炉火纯青的感觉。我并不是把我自己比作那些表演艺术家,我觉得自己这种体验是不是可以放置在喜爱《大宅门》的观众身上。这么一想,我的顾虑就释然了。”
谈起再演白景琦,陈宝国的感受像“回家”。“穿上白景琦的衣服,一扮上,感觉就跟回家了一样。我对《大宅门》和白景琦的印象都太深了,再演真的有‘再活一回’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