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生世介绍 姜子牙世人评价
导读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在商纣王朝中担任过官职,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离开,过了一段游说和隐居生活。《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说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西伯。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商朝末年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吕望、尚父、师尚父,别号飞熊。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姜子牙辅佐了西周王后,当了丞相,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
司马迁著《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者,东海上人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名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的集解引《吕氏春秋》讲东海上,乃东夷之土。东夷指当时东方各少数民族,东夷之土,即泛指淮河中下游这些少数民族居住之地。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受封在吕国,而吕国何地也成了姜子牙故里之争的焦点。
姜子牙的生世介绍
关于姜子牙的出身之地,史料中都没有确凿可信的记载。《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汉代的海曲在今山东日照一带,莒州也在今日照下辖的莒县一带。据此,一般认为姜子牙的出身之地在今山东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
地位
姜子牙的家世是显赫的,其出身却是低微的。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经做过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贩。《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也说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这些文献虽然语焉不详,说法不一,大致都透露出姜子牙垂暮之年还曾在棘津做过卖吃食的小贩,在朝歌当过屠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夫入妇家的赘婿,后来因为不擅生计而被老妇逐出家门。《战国策秦五》说他是齐之逐夫,高诱注解说是为老妇之逐,即姜子牙是作为赘婿被老妇逐出的。刘向也说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说苑杂言》),被老妇逐出家门,所以说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说苑尊贤》)。
还有一些文献提到,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在商纣王朝中担任过官职,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离开,过了一段游说和隐居生活。《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说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归西伯。至于姜子牙事纣、游说和隐居的具体细节,历史文献中都鲜有提及。
总评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纵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姜子牙是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称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