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一见钟情爱一生】罗家伦的简介
罗家伦简介
罗家伦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对出任过现在的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长,对这两所学校的影响都很大。也是“五四运动”的命名人,那么罗家伦简介是怎样的呢?
罗家伦旧照
罗家伦出生于1897年12月21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人,字志希,所以后人也称其为罗志希。他四岁进入私塾读书,十五岁开始进入英文夜校学习外文,而其父母和家人也对其教育十分严格和重视。
1914年,罗家伦进入复旦公学读书。由于复旦公学当时是由革命党人创办的,所以罗家伦和革命党接触十分密切。
1917年,罗家伦应试进入北京大学,当时的校长是他的同乡蔡元培,所以罗家伦也成为了蔡元培的学生。在此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罗家伦也参与其中,起草五四运动宣言,并为其命名。“五四运动”这一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1918年,罗家伦和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月刊,主要针对反封建、反侵略等发表一些看法和文章,也竭力主张民主和独立。
1919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罗家伦也参与其中,起草五四运动宣言,并为其命名。“五四运动”这一称谓一直延续至今。罗家伦也是学生运动中三人代表之一。
1920年,罗家伦在北京大学毕业,远赴重洋,先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接触了大量国外先进思想,为日后其开展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国后,罗家伦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和中央党务学校任教。192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主张实施重视教育,招收女生,扩建了学校。
1931年,罗家伦任中央大学校长,当时中央大学数易校长,校内局势动荡。罗家伦到任之后,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教育制度,使中央大学平稳地渡过了一个动荡期。他提出了““诚、朴、雄、伟”的校训,一直沿用至今。
1941年,由于罗家伦的独断专行,被校内师生联名反对,他请辞中央大学校长一职,转而担任西北地区的建设工作。
1947年,罗家伦成为第一人驻印度的大使。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他随同蒋介石一起撤退到台湾。1958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政府国史馆的馆长等多项职务。
1969年12月25日,罗家伦因病去世,终年72岁。
罗家伦一见钟情爱一生
罗家伦一生的经历,可谓是近代教育史的传奇,而罗家伦一见钟情爱一生的故事,也成为了当时颇为脍炙人口的传奇。
罗家伦和张维桢的合照
1919年,巴黎和会的那一年,12月份,北京大学和上海学校开展学生串联活动,因为罗家伦曾在上海的复旦公学读过书,被作为学生代表来到上海。这次他重返上海,遇见了他一生之中的最爱张维桢。
罗家伦长得并不十分出众,他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和命名者,他起草撰写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在当时学生中流传十分广泛。许多人纵使没有他的人,却大多已经听说过了他的大名。在这些人中间,最关注的他的,莫过于上海女子学校的一名女学生张维桢。在罗家伦出现在现场开始演讲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张维桢的目光深深地吸引了过去。尤其当他说到一句“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话时,张维桢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她挤到人群的前排,不顾女生的娇羞,大声对罗家伦说“你好,我叫张维桢,请多指教。”罗家伦被她的大胆直白吓了一跳,原本口若悬河的他,突然之间也变得木呐和害羞,只得连连点头道“好!好!”
就这样,两人有了初次见面,虽然双方都对彼此有了好感,还不敢明言。由于两人天各一方,不能经常见面,所以只能用书信传达。在此期间,罗家伦赠送给张维桢两张风景明信片和照片,而张维桢也反赠给他一张自己的照片。
1920年,罗家伦将去往美国留学的时候,在上海登船。原本想要和张维桢见上一面,但此时张维桢已经转学到了湖州念书,未见成面。尽管如此,在罗家伦去美国读书的时候,两人的爱情却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两人还是不断书信往来,且多次互赠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