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墓在哪里
柳公权的故事
写诗助人就是柳公权的轶事之一。唐武宗时期,有一位女官惹怒了唐武宗,唐武宗十分生气,想要处罚这位女官。于是,唐武宗把这位女官召来,并对柳公权说,如果能得到你的一篇作品,我就不处置这位女官了。
柳公权作品欣赏
如果,柳公权没有写到一部令唐武宗满意的作品,那么这位女官就会有生命危险。柳公权权衡了一下利弊,便拿起唐武宗给他的纸张,作了一首诗歌。唐武宗看了柳公权的绝句作品,非常满意,不但饶了这位女官,而且还赏赐了柳公权两百匹锦缎。直到今日,柳公权的这首诗歌依然被流传于世,这首诗歌内容就是“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曹丕兄弟七步成诗的故事,而柳公权也有一个三步成诗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唐文宗和柳公权在未央宫游玩,俩人看见如此美景自然心旷神怡。唐文宗突然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最近有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关于给边境驻扎士兵们分发衣服的事。以前将衣服给士兵们发放下去需要很长的时日才能到达,现在缩短了时间。二月里,士兵们都能领到春天的衣物了。柳公权听后,对唐文宗庆贺了一番。文宗让柳公权作首诗歌以示表达祝贺之意。柳公权思忖了一会,便脱口而出“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唐文宗感慨柳公权的诗情才气,称赞他为三步之才。
柳公权墓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都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墓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柳公权去世之后,后人将他葬于陕西省耀州区让义村附近,并立下墓碑以示纪念。哥哥柳公绰的墓位于东面,柳公权的墓位于西面,两座墓碑之间相距46米左右。在俩人墓地处各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柳公权兄弟俩人的官职和生平。柳公权墓碑上写的是“唐太子师河东郡王柳公公权墓”,用隶书所写而成,看起来磅礴大气。除此之外,碑文用楷书书写着立墓之人和立墓时间,便于有据可查。柳公权墓长82米,高64米,是典型的圆形墓。上世纪中期,柳公权墓被发现,随后相关单位将柳公权和柳公绰墓认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是柳公权逝世1150周年,很多书法爱好家都想去祭奠一下这位伟大的书法家。柳公权墓到底在哪里,出现了争议。一般说来,柳公权的墓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让义村,柳公权的后人拿出了一本族谱,根据证据表明,柳公权墓在蓝田县柳家湾村。这本族谱显示了一条重要信息“诚悬置阁学士食邑蓝田,没葬诸此。后之子孙遂家焉。蓝田之柳庄自此名。柳氏自此始矣。”柳公权字“诚悬”,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柳公权葬于蓝天,后代子孙来此安家,蓝田柳庄就是柳家人的生活之处。
柳公权墓到底位于哪个地方,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柳公权的字
柳公权的字被称为柳体,有骨感之美。早年间,柳公权临摹和研习了王羲之、钟繇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柳公权作品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认真学习了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作品《蒙诏帖》是柳公权的行书代表作。《蒙诏帖》写于公元821年,此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是他创作书法的巅峰时期。因为年少力强,在这幅作品中,柳公权用大体的行书一气呵成,充满了遒劲的力道之美。字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空灵动感之态。在第一帖中,柳公权用大型字体写出了“公权蒙”三个字,字形连绵庞大,气势磅礴的感觉迎面而来。在用笔上,柳公权下笔很有苍劲,所以写出来的字体遒劲富有力道之美。这幅作品是柳公权的早年作品,足以见他精力之饱满,下笔有神韵。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晚年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在他六十四岁时候书写的,笔法苍劲而有力度。在颜体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柳体和创新,字体紧密而富有力度,整个画面干净利落,富有美感。《玄秘塔碑》被认为是书法大家柳公权的鼎峰代表作,字体美观,字体形式体现了柳体书法特点。这部作品虽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艺术价值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