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的出处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作者对着明月思念远方家乡亲人的诗。该诗的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此句起笔意境雄伟,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营造了一种辽阔广大的海上景象。而“天涯共此时”的意思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和我一样,在遥望着这样一轮明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第二句紧接上句,以“怨”和“竟夕”两个词表达出诗人的思念程度的深度和长度,这种思念通宵达旦,至深至切。
后两句把诗人彻夜难眠的画面形象地表达出来,他熄灭了灯,发现室内还是被月光洒满,披上衣服走出室外散步,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衫。想把着皎洁的月光掬满在手心送给亲人,在月光又怎么能被他捧起来呢?还是回到床上睡觉,这样可以在梦中可以梦见和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刻。这两句在形式上深化了作者“思远”这个主题,形象鲜活,感人至深。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被贬之后所作,但通篇没有让人感受到作者遇到挫折时的伤感和落寞,反而在格调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张九龄的诗
《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也就是说,张九龄这个人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造诣,在当时都有一席之地。实际上,纵观历史,能达到像张九龄这样,文政齐发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地位,在文坛上,也有其不可动摇的影响力。
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其风度被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津津乐道,即使在他罢相后,每当任命宰相时,唐玄宗总是要和张九龄比较一番。
张九龄比较著名的诗作有《晚霁登王六东阁》、《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咏燕》、《赋得自君之出矣》等,尤其是在他遭贬之后所做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了千古绝唱。
张九龄诗作的风格,以清澹为主,被成为唐代山水诗的开山鼻祖。和他代的,他的恩师兼好友张说曾评价他说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在他的诗作中,没有浓墨重彩的色调,有的是简单、清雅之风。他崇尚自然,借物寓情,手法独特,《诗薮·内编》卷二称他为“唐初承袭梁、陈,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而张九龄诗风的清澹派,也由此定论。
张九龄诗篇的格调,基本上都是清新、积极、向上的,即使在他被贬谪时所作的诗篇,也丝毫看不出有消极、悲观的色调。
张九龄的诗作,即使在被贬时,字里行间也不见他消极的感情,相反的,他总是以一种洒脱、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主要活动于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在唐玄宗时期,他担任宰相,事业到达了巅峰时期。
张九龄雕像
张九龄,子子寿,生于公元678年,卒于740年。唐代韶州曲江人,世称其为“张曲江”。是西汉时期留侯张良的后人。他在任宰相期间,尽忠职守,选贤任用,不趋炎附势,是开元盛世的一名贤相。
据说张九龄年纪很小就很有名,他7岁就能写文章,弱冠中了进士。在他的仕途中,宰相张说是他的命中贵人。而张说,也是开元盛世期间的一个名相。他看好张九龄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姓张,还因为张九龄文章写得好,他常常对张九龄在政治、文学方面指导激励,对张九龄的影响很大。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当时的宰相姚崇发生矛盾,回家闲赋去了。在此期间,他修建了大庾岭,为他家乡的人民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开元六年,他因修建大庾岭有功,重新入朝为官。几年后,张说被李林甫、宇文融等人弹劾后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十七年,张说重新被启用,张九龄被他多次推荐任用。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被拜为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了他的宰相历程。在任期间,多与奸臣安禄山、李林甫等恶势力斗争不止。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周子谅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在家乡病逝,葬于老家。唐玄宗赐谥号文献,封荆州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