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车裂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车裂的由来和
车裂,又称轘、轘裂、轘脔、轘磔。民间俗称五马分尸,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上,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是极其残酷的刑罚。下面奇事网小编给大家介绍春秋时期的车裂是怎样的?
春秋时期的车裂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车裂的由来和著名案例
所谓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名称由来
车裂古时称为辕或车辕。《周礼秋官条狼氏》中云誓驭曰车轘。前人注解说车轘,谓车裂也。可见,早在周代就已实行车裂之刑。
经典案例
春秋时,诸侯混战,各国君主对那些弑君犯上的乱臣贼子加重处罚时,就采用车裂的办法。公元前694年,齐国轘高渠弥。公元前598年,楚国伐陈国,将夏征舒轘之栗门,公元前551年,楚国轘观起于四竟,等等,都是突出的例子。又,周敬王时的名臣苌弘含冤而死,《庄子胠箧》篇和《韩非子难言》篇都说他是被抽肠致死的,也有人说他是被车裂而死的。《淮南子汜论训》云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不能自知车裂而死。据此,苌弘很可能是先被车裂,之后又被抽出肚肠。
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商鞅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结果被擒获,车裂于咸阳。此事在《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韩非子和氏》等史籍中都有记述,《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咸阳市五牛分商鞅更作了详细的描写。当时,也有人是在死后其尸体又被车裂的,如吴起、苏秦及秦国的嫪毐等。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期间,车裂之刑使用得相当普遍,有些仁智之士已经认识到这种刑罚过于残酷,主张废除车裂。周赧王时,齐王决定在本国实行车裂之刑,群臣纷纷进谏劝阻,齐王都不肯听从。子高(孔子的后人,名孔穿)来见齐王说车裂是无道之君的刑罚,而您却欲实行它,这都是您下属臣僚的过错啊!齐王问为什么,子高说如今天下纷争,英雄豪杰都想选择一个有德的君主前去投靠他,打算干一番大事业。您如果滥用酷刑,就会失去声望,英雄豪杰们就不敢来了。本国的人民也将要背叛您了,这样下去,国家肯定会灭亡的。您的臣僚们面对这种关系国家前途的大事,不敢坚持正确的意见,怕违背了您的意旨,招来龙逢被断首、比干被剖心那样的惨祸,这只是为了保全自身而不惜使主上成为桀纣那样的昏暴之君。所以我说他们的过错太大了。齐王听取了子高的意见,取消了使用车裂之刑的决定。
遗憾的是,孔穿的正确主张和齐王的从善如流并没有使车裂之刑彻底终止,秦以后各代,车裂的做法仍然存在。
秦末时期
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的都将宋留率兵攻占南阳,听说陈胜已死,不敢再向武关方向进军,而向东撤退到新蔡,投降了秦军。秦将派人把宋留送到咸阳,宋留这个农民军的叛徒并未能保全性命,被处以车裂之刑。黄巾起义时,马元义在洛阳谋划起义,响应张角,并且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定于三月五日动手,因叛徒唐周出卖,马元义被捕,车裂于洛阳。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农民起义这样的作乱者是深恶痛绝的,凡是捕获农民军的首领或骨干分子,不论他屈膝投降或宁折不弯,都要用凌迟或车裂这样最残酷的刑罚把他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