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宥坐说的是什么故事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考古发现 2023-11-19 18:08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荀子宥坐

宥坐乃是荀子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大致如下。孔子去鲁桓公的庙里参观,有一只倾斜的器具。当时,孔子就问了那个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说“这大概就是放在君主座位右边来警示自己的器具。”

荀子画像

孔子说“我听说这个器具空着就会倒,水注入一半就会正,水满就会翻倒,水倒完了又会倾斜。”孔子让弟子往里面注水,果真注入一半这个器具就端正了,水满之后却又翻了,水翻完之后又倾斜了。

孔子感叹哪里会有装满而不翻倒的呢。于是孔子感悟到,聪明机智,要用谦虚来保持;勇气有佳,要用胆怯来保持;过着富足的生活,要用节俭来保持。

也就是说,人不可过于自负。一个人要能真实地认识自己,既要能看清自己的优点,也要能看清自己的缺点。

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平凡的布衣。因为,优点使自己充满自信,做什么事都信心十足。,若一个人一味地看重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而忽略缺点的话,那么他总会被自己迷惑,做出错误的决定。其实,有缺点就意味着自己有改进的空间,而改正之后自己会变得更加完美。

对任何事情都要有清晰地判断,以自己的实力去衡量自己能否做好。准确地看待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不骄傲、不自卑。不要过于显露,也不要过于张扬。这就是本文要给我们表达的中心思想!

孔子荀子

孔子和荀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荀子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人。孔子与荀子虽然都崇尚儒家思想,但他们在“礼”上所持有的观点却不同。

荀子画像

孔子认为,礼在本质上是代表一种仁义的存在,礼中包含仁义之意。而礼与法律的关系却不是很密切,并不像荀子主张的那样,礼需要法律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孔子主张,礼与仁义的关系更为密切,要规范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观念,就需要人的仁义。

相对孔子的礼而言,荀子的礼便具有明显的不同。荀子也非常重视礼的相关评论,在如何对礼进行约束和规范上,荀子更加倾向于用法律的手段对礼的作用。,荀子主张,礼与法的关系更为密切,要施礼必先起法。

造成孔子与荀子在礼上所持观点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在礼论的形成过程中,孔子是基于国家实行“仁政”的前提之下,而荀子则是主要以儒家的思想为中心,但又兼容法家思想的精髓,将礼视为基本纲领,法作为基本准绳,主张礼法并用。

在世人眼中,荀子的思想相对于孔子的思想而言,可能要更实用一些,孔子的思想比较理想化,但二者各有所长,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乃至影响至今。

荀子的老师

荀子作为儒学大家,让很多后人铭记。荀子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名师的指导,这样才导致荀子取得这样高的成就。今天,我们就跟随奇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荀子的老师。

荀子石像

荀子的老师,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荀子的老师是非常有名的宋子,也就是宋钘,认为宋钘是早期荀子的老师,有的人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荀子在非十二子篇中曾经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宋钘,这和当时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是不相符的,荀子怎么可能会批评自己的老师。

所以这一观点也得到部分人的否定。荀子特别推崇子弓,并把子弓和孔子排在一起,子弓名仲弓,德智也很了得,很是得到荀子的尊敬,荀子也得到了仲弓学派的亲自指导。于是人们又认为仲弓是荀子的另一位老师。

在百家争鸣的年代,老师有两类说法,一个是正宗的老师,自己常年向一个老师学习,一个是学术交流,向自己的长辈请教,这也可称之为老师。从荀子的学术观点来看,荀子集合了多家的思想,和很多的学派都有思想上的碰撞,其提出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学派的认同。

荀子的老师是谁?已经无法进行确却的考证,对于荀子的作用一定是很大的,也帮助荀子日后的成就打下了一定基础。

奇事网以上就是荀子宥坐说的是什么故事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