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于8世纪从山坡上雕刻而成,高71米(233英尺),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雕像和周边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去观赏膜拜,其实最初建造乐山大佛不光是宗教信仰那么简单,乐山大佛还承担这一定的功能,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乐山大佛有什么作用?
乐山大佛有什么作用
乐山大佛的功能是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古时乐山大佛之下是一条水势湍急的江流,在当时,这条江危及到了附近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人们为了不再让江水危害到老百姓,就凿开了附近的山,将上面的山石堆积到江水中,以改变江水的流向;这也是乐山大佛的由来之一。
由于凌云山地处三江交汇处,因为水势凶猛,不经时有水患危及百姓生活,还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所以,凌云寺住持海通法师便萌生了修建大佛的想法,一方面祈求佛祖保佑,凭借佛力镇住水患,另一方面利用开凿大佛的山石,调节江水的流向和速度。所以,大佛开凿后,将石块沉入三江交汇的中心,如同一个简易的水坝,不仅改变了河床的结构,改变了江水的流速和流向,而大佛脚下的河道也被疏浚,从而水患大大减少。
自从修建了乐山大佛后,此处的水势确实平缓了许多,据考证是因为修大佛是开山凿石许多山石掉入江河,将河底的深坑和漩涡填平了!
海通大师主持修造乐山大佛,积劳成疾,在18年之后圆寂。海通大师圆寂之时,乐山大佛只完成了头部和胸部的雕琢。后来此事便交由政府,先后由章仇兼琼还有韦皋主持,两人都不辱所望,这个浩大的工程继续完成下去。乐山大佛由民间发起,成为了政府支持的巨大工程。这九十年间耗损的人力和财力数不胜数,这三位主持建造者也都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