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的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 2023-11-21 22:2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

粤剧的历史

一、历史起源

粤剧的形成时间,有以下四种观点

(1)形成于南宋。陈非依在其《粤剧六十年》中指出“南宋末期,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的粤剧。”梁沛锦也认为“从粤剧发展渊源来说是悠久而又深远的,简括地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2)形成于明代中后期。赖伯疆、黄镜明合著的《粤剧史》认为佛山的琼花会馆建立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早期粤剧戏班的行会组织,“粤剧发展至此已经基本成为一个大剧种了”。

(3)形成于清代前期。王兆椿《从戏曲的地方性纵观粤剧的形成与发展》一文,将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出现的“广腔”看作粤剧历史的第一阶段。

(4)形成于清中叶或中叶以后。欧阳予倩在《试谈粤剧》中认为,广东的本地班和外江班并立的时候可以看作粤剧奠定基础的时候。外江班逐渐退出广东舞台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欧阳予倩认为粤剧形成于清中叶以后。何国佳在《粤剧历史年限之我见》中认为粤剧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也有学者认为粤剧历史应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李文茂起义(或稍前)算起的观点,也属于此列。粤剧的历史始于唱梆子,约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之后又吸收了二黄,成为“皮黄系统”的一员。

二、历史发展

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广州地区民间好尚戏曲,外来戏班演出频繁,并有众多本地子弟参加演唱,孕育了粤剧的种子。

清初出现被称为“土优”的本地戏班及其演唱的“广腔”,为粤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清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粤剧在本地班既向外江班吸收、借鉴,又相互竞争中逐渐形成。

清雍正五年(1727年),北京名伶张五,人称摊手五,因躲避清迁的追捕,化装易服逃亡来粤,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

清中叶时,粤剧传入雷南路地区,即高、雷、廉、琼等下四府,故又称“下四府”粤剧。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清光绪年间,粤剧的名称出现。

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

辛亥革命后,粤剧受文明戏、话剧的影响,20年代以后又受西方现代电影艺术的影响,从而引进了时代歌曲和西方爵士音乐,除使用民族乐器演奏外,还使用了小提琴、电吉它、爵士鼓、小号等,并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粤语演唱。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艺人积极挖掘优秀剧目、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1953年,广州粤剧团成立。

1956年,周恩来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称号。

1958年,广州地区9个粤剧大班合并成立了广东粤剧院。

1960年,广东粤剧学校及其湛江分校成立。

奇事网以上就是粤剧的历史沿革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