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要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
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跳天灯
京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京族地区。女子舞者手托、头顶盘碟,上置以点燃的蜡烛。表演者随着强烈的鼓点节奏,双手托盘碟相对转动手腕,队形纵横交错,变化较多。旧时用于祭祀,多在节日表演。
女子舞者手托、头顶盘碟,上置以点燃的蜡烛。表演者随着强烈的鼓点节奏,双手托盘碟相对转动手腕,队形纵横交错,变化较多。
广西天等一带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
京族是我国主要从事沿海渔业生产、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共约一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广西与越南边界的巫头、山心等岛.京族民间流传着“唱哈”、“天灯”和“对花屐”、“采茶”等多种歌舞形式。
“跳天灯”一般是在唱哈节中表演的。京族人民过去长期以捕鱼为生,在海上捕鱼时的安全和丰收,是渔民的愿望,“跳天灯”就是祈求海神保佑的舞蹈。由四个、六个或八个女子表演,她们身穿京族长衫。头顶一个碗,上面燃着一枝蜡烛,两手各拿一只杯子,杯中也燃着蜡烛,随着鼓点节奏的快慢一面手托蜡烛转动手腕,一面纵横交错的穿插,构成各种图形,气氛肃穆,安静,烛光与长衫相映,形象十分优美。
相传,过去妇女们在傍晚或深夜,顶托着蜡烛在村边空地对海而舞,主要是希望驾着竹伐和鱼船、冒着风险在海里捕鱼的亲人、能透过夜雾看到村边的烛光,顺利返航。祈求亲人平安归来的意思...如今这已成为京族人民节庆欢乐的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