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门楼上刘备为何要出尔反尔?
且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如下对话
方操送宫(陈宫)下楼时,布(吕布)告玄德曰宫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玄德点头。
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操回顾玄德曰如何?
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
操令牵下楼缢之。
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曹操采纳了吕布的建议,毫不留情地处决了吕布。所以,有人说吕布其实是被刘备所杀。我觉得当时的刘备还不至于能够左右曹操的决定。刘备还没有那个实力。我所关注的是为什么刘备对吕布的态度会前后不一。曹操送别陈宫,吕布请刘备说情,刘备点头答应了就是说,刘备还是愿意让吕布活着。可等曹操回来后,刘备就改变了态度,坚决让处死吕布。前后不过几分钟,为什么?一向以忠义为行事原则的刘备这次为什么出尔反尔?而且变得那么快?
刘备是在耍玩吕布吗?让吕布见到一点生的希望,然后又把他推进死的深渊?这不可能。毕竟关乎生死,是个很严肃的场合。
难道说曹操不在身边,刘备害怕吕布挣脱了绳索?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刘备胆子没那么小,况且吕布被死死捆住(曹操说缚虎不得不急。),刘备身后还站在关羽张飞,他完全没有必要害怕吕布。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刘备出尔反尔呢?当我们读白门楼上吕布、刘备、曹操三人的对话时候,就会发现,让刘备改变主意的,是吕布的态度。不是刘备要置吕布于死地,爱才的曹操也不见得一定要杀吕布,是吕布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死亡。
曹操送别陈宫,然后再上楼,吕布就向曹操表忠心,再来看看吕布的话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这话说得明确,吕布和曹操联手,一定天下无敌。是这句话刺中了刘备的要害。刘备的梦想是要当皇帝,你曹操定了天下,我刘备还怎么发展?所以,刘备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能留吕布。刘备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吕布和曹操联手,结果会如何。是不是真像吕布说的天下不难定也!
丁原董卓之所以会被吕布所杀,那是因为他们都驾驭不了吕布,用人不当所致。曹操,当世枭雄,胆识、智谋三国男人无人能及;用人之精,同样无人能及。曹操出了名的多疑,从来不轻易相信任何人。吕布做了他手下大将,肯定是既中用,又防备。在曹操这种人手下,吕布不会有可能反叛,但不会像董卓、丁原那样身首异处。,吕布是个武夫,有勇无谋。他杀丁原、杀董卓,都是背后有人操纵。白门楼一战,吕布集团已经瓦解。在曹操手下,不可能再有人为吕布出谋划策。
吕布,世之虎将,勇猛无敌。得一将胜得一军,谁得到这种虎将,战争中就有了胜利的保障。
综合来看,曹操收了吕布,吕布对曹操的贡献远大于威胁,对曹操是有利的。曹操、吕布联合,谁能抵挡?刘备?他当时还没有和曹操抗衡的资本;袁绍?他的颜良文丑连关羽都敌不过,如何应付吕布?孙坚?江东没什么大将,周瑜尚未出头。刘表之辈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曹操收了吕布,天下不难定也的局面是很有可能的。
刘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改变了态度。如果吕布不急着向曹操表忠心,他的命运也许就会改变。不过,话又说回来,像吕布这种自私自利、毫无人品的人,即使投了曹操,早晚也是死。
有人据此说刘备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真小人,是最无信义之人。我不这么认为。在这件事上刘备所表现出的冷静与随机应变是值得称道的。
他之所以点头答应为吕布求情,是想救吕布一命,日后让吕布为自己所用。当刘备看到吕布想投到曹操门下时候,并看到了后果的严重。所以,当曹操问他意见的时候,他才会举出丁原、董卓的例子。刘备随机应变,除掉了可能成为他日后大敌的吕布,减小了他创业路上的阻力。
在创业路上,我们要把道德转化成帮助创业成功的动力,而不是阻碍、束缚我们的教条。很多人就是把道德变成了教条,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了。这种人物的典型代表便是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