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孟津黄河湿地简介
孟津黄河湿地,位于河南省孟津县境内的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到保护区落脚的鸟类有3.6万只,多于任何一年,其中世界罕见的丹顶鹤、大鸨、白鹤、黑鹳、白鹳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频频在这块湿地显露“尊容”。
物种发现
2011年破天荒地发现了56只大鸨,这种鸟全球也只有数百只。许多候鸟带来了大批幼鸟,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小天鹅、灰鹤等水禽中的幼鸟多达40%左右。这标志着这块湿地的生态环境已被这些候鸟认可。
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黄河岸边,1985年由省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它西起白鹤镇的西霞院,东至偃师市与孟津县交界处,全长30公里,包括水域、浅滩、夹心滩等,面积约6206公顷。温和湿润的气候、水草丰盛的植物和丰富的鱼虾资源,使整个湿地成为各类候鸟迁徙的“中转站”,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各种水禽翩至,成为这里的一大景观,高峰期水禽数量可达5万多只。
发展历史
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景区西起孟津县白鹤镇,东至偃师市与孟津县交界处,全长30公里,面积达6206公顷。孟津黄河湿地水禽云集、天鹅曼舞、鹤声阵阵,辽阔的黄河滩涂上,构成一幅万羽竞翔,鸟唱水吟的天然图画。
1995年,孟津26公里黄河段,6206公顷的湿地被划定为省级水禽自然保护区,此后,这一地区成了鸟类良好的栖息地。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过渡带综合性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水禽为主,湿地面积大,水草茂盛,对水禽的生活、繁殖极为有利,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科普宣传及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可持续利用基地。
自然资源
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湿地水禽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现已发现水禽49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白鹳、黑鹳、白头鹤、丹顶鹤、白鹤;二级保护动物4种,分别是灰鹤、白额雁、大天鹅、白琵鹭;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分别是苍鹭、灰雁;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鸟类分别是中白鹭、豆雁、赤麻鸭、翅鼻麻雁、针尾鸭、绿翅鸭、绿头鸭、琵咀鸭、普通秋沙鸭、白腰杓鹬、银鸥、红咀鸥等20余种。
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植物数十种,野生动物主要有兔、野鸡、喜鹊、啄木鸟、戴胜、猫头鹰、鹰、杜鹃、燕、斑鸠、雕、鼠类、鱼、虾、螃蟹、蛙类等。野生植物主要有柽柳、芦苇、荻、驴尾巴蒿、碱蓬藜、苣苣菜、黄蒿、燕麦等。
保护内容
保护内容有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水禽及其生存栖息地,列入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禽和其它珍稀动植物,以及列入我国政府和别国政府签定的候鸟保护协定的候鸟,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
水禽分布
绝大部分水禽主要集中在面积较大的河岸滩地和河心岛,尤其是在河岸嫩滩地和能被河水季节性淹没的河心岛上,这些地方在秋冬河水流量变小时而露出,形成水禽聚集点,较大的聚集点一般在河道转弯处。据调查,区内水禽主要分布在东部扣马滩,中部东城北滩和黄河北岸滩,西部霞院到铁谢滩之间也有集群。
区域内已发现的49种水禽中,按其繁殖情况统计,繁殖鸟16种,非繁殖鸟33种,分别占水禽总数的30.6%和69.4%,按其居留情况统计,留鸟6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5种,旅鸟18种,占总种数的67.4%,说明保护区具有较好的水禽栖息和越冬环境,是大量水禽迁徙路线的驿站。
从区系成份来看,古北界种26种,东洋界种7种,广布种16种,反映出古北界种类和东洋界种类相互渗透,古北界种占多数的区系基本特征。
保护区水源
保护区,特别是水禽比较集中分布的核心区,主要由黄河河道以及由于河水消涨形成的滩地、沼泽地和河心岛构成。据调查,保护区内有沼泽地1000多hm2,荒滩地近600 hm2,水面1800多hm2,这些湿生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调查分析,上述湿地环境,是由黄河水的涨落形成,也由于黄河水的不断补给而得以维持,黄河水是湿地水禽保护区的唯一水源。
湿地资源
常年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的留鸟,有苍鹭、斑嘴鸭等6种;春、秋路过在此歇脚的旅鸟,有豆鸭、银鸥等12种;有夏候鸟白鹭、灰头麦鸡等22种;有冬候鸟灰鹤、白天鹅、黑鹳等32种,每年冬季栖息在保护区内的珍禽达3万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珍禽达十多种。其中世界罕见的丹顶鹤、大鸨、白 鹤、黑鹳、白鹳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频频在这块湿地显露“尊容”。有一年还破天荒地发现了56只大 鸨,这种鸟目前全球也只有数百只。
许多候鸟带来了大批幼鸟,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小天鹅、灰鹤等水禽中 的幼鸟多达 40%左右。这标志着这块湿地的生态环境已被这些候鸟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