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杜甫笔下黄四娘是何许人?
前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杜甫的眀诗。该文发挥想象,一探究竟。其中黄四娘若是有家庭身份地位的女性,称呼上应该用她丈夫的姓氏。直呼黄四娘家,分明表示,她是个无家室的独居之人。等说法是有道理的。那么黄四娘究竟是谁呢?有趣。我赞同这样扩展来去欣赏诗歌。它迫使我们回到杜甫的年代,成为一个与古人通心的问题。许金声
《杜甫笔下黄四娘是何许人?》
丁启阵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对这首诗的评价,是有分歧的。从选收它的唐诗选本数量看,多数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对它赞赏有加。早在南宋,词人刘辰翁明白表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盛赞诗人风致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宋元诗人苏轼、洪咨夔、傅察、乔吉等的诗歌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黄四娘这个名字,由此可知,这首诗在宋元时期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也有人对它颇有微词。例如,清代诗人、学者施补华曾说它诗并不佳的话(见其《岘佣说诗》)。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的评语,在称赞其风致的,也有无意求工的保留态度。
那我们就先来说一说无意求工的问题。
所谓无意求工,指的大概是诗中有拗句,即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第二字按格律应该是个平声字,但这里用了上声字朵。实际上,杜甫这样做,并非故意破坏格律,而是另有讲究。有人认为朵字跟上句对应的四字虽然同属仄声,但上声跟去声,声调还是有变化的,吟唱起来不会显得单调。我认为,这大概跟上句多了个平声字有关。按律,第一句第五字应该是个仄声字,用了花这个平声字。这也许是杜甫的一种故意为之的独特拗救方法吧。
实际上,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正是音韵上的讲究。刘辰翁指出了它可歌可舞的特点,施补华也承认它音节夷宕可爱。具体表现有第二句千朵万朵同中有异的复叠,第三四句流连、自在双声,时时、恰恰叠音,都可以造成音韵上的回旋复沓效果,给人以婉转悠扬的听觉享受。
这首诗对于诗歌艺术有个很大的贡献以异常密集的线条、秾丽的色彩、炫目的舞蹈、悦耳的声音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一幅画面,表现春天景色。截然有别于传统写景的计白当黑、删繁就简手法。这种手法是前所未有的,陶渊明、孟浩然、王维那里都不曾有过,后人敢于效法的也不多。扬州八卦中以擅长画竹子著名的郑板桥,给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大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王士祯所说的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用今天的话说,有利于养生。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和平年代,人们普遍贪生怕死,恨不得返老还童,长命百岁。杜甫这一组《江畔独步七绝句》尤其是这一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就特别适合和平年代人们吟诵。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当时生活比较安定的诗人杜甫,心情不错,想要找南邻酒友斛斯融一块喝两杯。不巧,这位隐居的高人出门喝酒十多天没有回家了。于是,独自在浣花溪畔漫步,遇花看花,遇水看水。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于是一口气做了七首绝句。这七首绝句,正如王嗣奭所指出的,属于竹枝词的变调,一以贯之的风格是癫狂。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写活了骀荡春光。据说,杜甫曾戏称自己诗句有医药之效。比如,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可以治疗疟疾。那么,这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就有返老还童丹的效果。愿君多吟诵,此诗最宜生!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八卦一下的话题黄四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有一首作于海南儋州的诗,题目是《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扣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余,作诗记之》,诗中有两句云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可见,在苏轼的想象中,杜甫笔下的黄四娘是个农村老妇人。
元代杂剧作家乔吉【折桂令】《黄四娘沽酒当垆》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黄四娘摇身成了酒家老板娘。
浦起龙《读杜心解》黄四娘自是妓人。浦起龙所说的妓人,不完全同于今天的性工作者妓女,而是包括音乐歌舞杂技之类的表演者,类似今天的演艺界人士。
萧涤非强调娘子乃唐时妇女的美称,意思是,黄四娘是有一定身份的女子。
也有人根据诗意,称黄四娘为杜甫邻家女子。
种种说法,相差甚远。
这个问题,我多年曾做过一番考证,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杜甫研究学刊》上。我的观点不同于上述各家,我认为,黄四娘乃是花禅,即早年曾经沦落风尘、后来遁入空门的女子。现将论文主要论据和后来思考所得,简述如下
唐代有称尼姑为娘的,例如玄宗为了将儿媳妇转变为自己的妃子,让杨贵妃短暂出家为尼,宫中呼为娘子。加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云云,黄师塔即僧人埋葬处,可知黄四娘居住之处接近佛寺。,黄四娘很有可能是尼姑。
稍晚于杜甫的唐代名妓薛涛,居住处在万里桥边,跟杜甫草堂距离不远。有可能,杜甫家附近有片地方,有条街巷,曾经是风尘女子喜居之地。
黄四娘是花禅,亦庄亦谐,杜甫才可以用竹枝词变调、以癫狂心态游逛她的花园。
黄四娘若是有家庭身份地位的女性,称呼上应该用她丈夫的姓氏。直呼黄四娘家,分明表示,她是个无家室的独居之人。
黄四娘若是普通农村妇女,不太可能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园子。千朵万朵,可见园子规模不小。
黄四娘若是邻家女子,杜甫独自进入她家庭院,从容不迫地赏花、看蝶、听莺,不合当时礼制。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杜甫跟女邻居有染的绯闻。
在唐朝,文人士大夫跟才女尼姑交往,打情骂俏,屡见载籍,显然是当时社会习俗所允许的。比如,如王维跟长安崇通寺尼姑有交情,白居易写过《龙华寺主家小尼》,张祜吟过《惠尼童子》,刘长卿更是乐于同尼姑、道姑交往,他不但与女道士李季兰共成雅谑(女道士李季兰因为刘长卿患疝气病,嘲以山气日夕佳。刘长卿并不视若,亦以陶渊明诗句作答众鸟欣有托),还曾对一位妙龄尼姑云房寂寂,想入非非、垂涎欲滴。有可能,文人士大夫跟花禅往来、谈笑,在唐朝乃是一件风雅之事。
回归到诗歌本身,正如浦起龙所说的,流连戏蝶、自在娇莺,适合映射妓人,不能用于衬托良家妇女。
需要注意的是,是黄四娘,不是黄四孃。意思是黄家大小姐,而不是姓黄的大妈。就是说,这位花禅年龄未必有多大,可以是二十岁上下的妙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