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小景的西苑池塘是什么
西苑池塘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苑池塘始建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东都洛阳的涧河两岸修建的一个规模很大的花园。隋代西苑遗留的人工湖集合了当时天下所有的奇花因景色秀美,被后人列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建设沿革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开通济渠,建东都,命宇文恺为总设计师。宇文恺这个杰出的建筑师便在整体规划中设计了积翠池。
市文史专家赵跟喜说,修建积翠池的原因应该有三一是从后来的考古发掘看,积翠池原来的所在地是个洼地;二是城中大兴土木需大量土石;三是出于风水和景观需要,也为了给皇家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处应当有一大片水面。于是,人们取土采石,在原来的洼地上修建筑,又引谷水、洛水汇集于此,便有了积翠池。赵跟喜打趣说“积翠池可以算是东都洛阳城和通济渠规划建设的附属产物。”
主要景观
《资治通鉴·隋记》和《大业杂记》上记载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正月,隋炀帝杨广在洛阳新都营建西苑,周长200里,其内为海,海的周长十余里。中有方丈,蓬莱,瀛洲(此三座山合成中国古代东海的“三座仙山”)诸仙山,相去各300步,山出水面百余尺,台观殿阁,依山建筑。北有龙鳞渠,曲曲折折注入海内。渠面宽200步,上跨区桥,过桥百步,即杨柳修竹,名花美草。渠两岸建16院,院门均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其外游观之所,还有数十处,堂殿楼观,穷极奢华。
建设理念
积翠池位于皇城西南、西苑以东,规模庞大。据记载,西苑北接北邙,西至孝水,周约二百里。苑内为海,周十余里。海中修筑蓬莱、方丈、瀛洲三个小岛,象征海中三神山,台、观、楼、阁遍布山上。这里的“海”,指的便是积翠池。
历史传说
据传,每当秋冬百花凋零之时,隋炀帝便命宫人剪彩绸为花为叶,遍缀院内花木枝条。特别是池塘内的荷花,用红白彩绸剪花布之,游幸时还要派人把池内冰砸去。彩绸退色之后,便马上换上新的,常如阳春。每当月夜,隋炀帝必引宫女三五十骑,到西苑各处游玩。隋炀帝还亲自作“清夜游曲”数十首,让宫人随时吹奏。各院夫人,每夜都准备极其精美奢华的珍馐佳肴,以迎娶炀帝恩宠。
景区现状
隋亡唐兴,重新整修西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西苑内最西者合璧宫,最东者凝碧池。”注曰“唐改海为凝碧池。隋炀帝之积翠池,即凝碧池,水随地易名耳。”直至北宋,“西苑池塘”美景不减当年。,北宋末年,金人将西苑和隋唐东都一起毁了,凝碧池也渐渐干涸、荒废。而洛河则在池内根据地形自然流淌,天长日久,河流两岸逐渐隆起,渐渐形成了新的自然河道。
由于曾是积翠池所在地,现在涧西区和西工区的不少地方地势都比较低,这些洼地随着后来的开发建设,逐渐被重新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