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王熙凤背后隐秘的历史人物是谁?
王熙凤是《红楼梦》小说人物,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王熙凤寝居饮食背后隐秘一段历史故事。红楼梦从第六回正式开始,刘姥姥一出场就将其重要人物王熙凤引了出来。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作为一个家族的代表,王熙凤是贾府的标志,是贾府的象征,凤姐的兴衰起落也就是贾府的兴衰起落。贾府在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个阶段,必然要在凤姐身上做出反映,凤姐简直可以说是贾府盛衰的一只温度计、晴雨表。也是贯穿红楼故事始终的人物。红楼梦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可见作者的立意深远。
刘姥姥一进荣府等见凤姐时,凤姐的自鸣钟敲响了八、九下,就是巳时(见脂批),意思是说贾家正处在鼎盛的时期。这时的凤姐集权势、富贵、荣耀于一身,正象她的自鸣钟那样,轰轰烈烈,不可一世。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在北京做小京官时,与金陵王家王熙凤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爷爷,曾在同一个衙门里供职,王狗儿的爷爷因为贪王熙凤的爷爷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于是王狗儿的爷爷成了王熙凤的爷爷的本家。刘姥姥没忘记这层关系,生活揭不开锅时,刘姥姥于是就利用这种关系到贾府去求得钱财。
刘姥姥随身带着板儿进贾府,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
历史曾这样记载,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是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皇位,年仅六岁。1644年改元顺治,同年九月由孝庄皇后带领从沈阳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位于北京紫金城的武英殿,十四岁(1651年)亲政。
顺治皇帝当年由孝庄皇后带领从沈阳迁都北京时,仅仅是个孩子,对于迁都的意义可以说一无所知。孩子贪玩是天性,换个环境如同出游,便喜的无不应承。
历史与红楼梦就是这样巧合,这实际上,反映的就是清朝建立的历史。
刘姥姥进荣国府找周瑞家的,寓意清朝入关是顺应天意。而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由于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还是满载而归,王熙凤对刘姥姥的小施慷慨,最终目的是希望刘姥姥拿着钱回去做一些小生意,不要再来了。写的就是雍正原谅曾静的一段历史吧。
历史记载,雍正皇帝在临终前曾经下了一个命令善待曾静。曾静看到自己相安无事,十分感激雍正的不杀之恩,回到到了老家做起了教书先生。
晚年的曹雪芹,穷愁潦倒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红楼梦便真实再现了掌管贾府大锅饭的管家王熙凤的饮食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每日分例菜已暂减去。凤姐是贾府的标志,说明贾府的日子大不从前了。
历史上雍正皇帝素喜清淡,御膳常常是以烧豆筋、炒豆芽等几个素菜,加一碗糙米饭,哪怕是掉一个饭粒都要捡起来吃掉。当看到御膳房将剩下的御膳统统倒掉时,十分的愤怒,立下了严格的规定用过且没有用完的,分与下人享用;没有动过的则回锅热热下顿再吃;那些发了霉的剩饭也不允许扔掉,通过晾晒,作为禽畜的饲料。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由于康熙朝的国库有限,加上连续的西北用兵,雍正皇帝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难,为了节约开销,雍正皇帝曾谕旨后宫一两年内不得增加衣物,导致了皇子都穿补丁的衣服。
浙江巡抚李卫进京见到此景都感叹皇帝太过寒碜,雍正皇帝则笑答朕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何物不可求?何膳不可进?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啊!雍正皇帝还告戒大臣世人无不以奢为耻,以勤俭为美德,若诸臣以奢为尚,又何以训民俭乎?
雍正皇帝自己勤俭,带动了官场勤俭的良好风气,在赈灾的问题上,雍正皇帝谕旨浮筷落人头。正因为雍正皇帝的勤俭、整治吏治,雍正朝的国库比刚接手时增加了十倍,历史学家评价雍正朝无官不清。
在故宫博物院的养心殿右侧有间暖阁,是按照雍正皇帝的南书房原样复制,仅有一榻两凳,非常俭朴。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以天下奉一人。为雍正皇帝亲书。
丽华心语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还保留着雍正皇帝时的原样。如此布置充分展示了雍正皇帝的勤政、简朴,历史对雍正皇帝的认可。
王熙凤背后隐秘的历史人物主要是雍正皇帝,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恐怕就是雍正皇帝的平时御膳那碗糙米饭、烧豆筋、炒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