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来历和风俗

考古发现 2023-11-22 07:5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小暑民俗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所以许多与节气相关的民俗都跟农事有关。,古人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降温设备,闷热难当的伏日是非常难熬的,所以也有一部分习俗会跟防暑降温相关。

说说农事方面的习俗。在大部分的农耕区,经过农历五月的抢收抢种之后,六月份的农事主要是各种田间管理的工作。

有农谚说“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大致体现了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内容。这些田间管理活动,一方面劳动强度相对降低,另一方面在每天伺候庄稼的过程中,也饱含着农民对秋季丰收的渴望。所以,祈祷丰收就成了小暑农事民俗中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很多的农耕区,过去都有小暑食新和祭祖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或者炒面等,乡里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一种祈愿。,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献给祖先,在祭祀祖先的,恳请祖先保佑风调雨顺。

小暑祭祖尝新

而为了应对小暑之后日益炎热的天气,先民们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

一种是“市冰”。古代没有冰箱什么的,但大户人家或商家有些会有冰室,冬天的时候将冰块保留下来。到了夏天就可以取出来,或者拿去市面上卖,或者自己家里人享用冷饮。有些商家还会把杨梅、桃子等时令的水果切碎放在冰里,做成现在类似“冰粥”的冷饮。

另一种办法就是尽量减少运动了。小暑前后有一些民间流行的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例外都是以“静”为主的,少运动少出汗,这是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比如有些地方在这个季节流行的对弈、钓鱼等活动。找个阴凉的地方下棋或者钓鱼,既可以减少消耗,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也有静心的作用。“心静自然凉”,体现了古人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智慧。

小暑的饮食习俗

中国古代讲究“食药同源”,在特定的时节,通过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可以起到养生祛病的功效。小暑之后很快就要入伏,为了应对酷夏的炎热,民间也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食品。

炎炎夏日,一般人都会感觉蔫蔫的,胃口不好。所以这个时候的饮食呢,要多选清淡的食物,食材要侧重健脾、消暑、祛湿等功效。在我国很多地方,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开始自清朝咸丰年间,藕一方面与“偶”谐音,有成双双对合合满满的寓意,在文人墨客笔下,藕也因出淤泥而不染被赋予了高洁的品行。而从食物本身来说,藕也有健脾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

除了吃藕之外,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着“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是吃黄鳝的好时节。黄鳝作为食品,按中医的说法有着祛湿、滋补的功效,而小暑前后正是黄鳝最为肥美的时候,确实也很适合食用。

,炎炎夏日,急需补水。所以一些水分充足的水果,特别适合小暑前后食用。比如西瓜和西红柿,都是特别适合的选择。可以将这两种水果去皮、去籽之后混在一起,压榨成果汁饮用。西瓜是特别好的消暑补水的水果,中医中有一个消暑的名方叫“白虎汤”,而西瓜因为有同样的功效,也有着“天生白虎汤”的美誉。西红柿则能生津止渴,对于夏季口渴烦躁,消化不良等热症有很好的效果。

奇事网以上就是小暑的来历和风俗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