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花会文化

考古发现 2023-11-22 07:5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牡丹花会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起于隋唐,盛于宋朝。每年四月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各地牡丹花会徐徐而来。现如今,国内规模较大的牡丹花会举办地有三处一是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牡丹花会)(4月05——5月05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由菏泽市人民政府主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三是彭州牡丹花会。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宋代诗人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一文中写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阳的“地脉”使牡丹得天独厚。

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东端。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园林——西苑中就开始大量地种植牡丹。

洛阳是久负盛名的古城,先后有十余个朝代在此建都,被誉为九朝古城。洛阳牡丹始于隋、兴起唐、盛于宋,沿续至今。洛阳牡丹以品种繁多,花色奇丽而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传于世。

宋代以降,赏牡丹习俗在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尤受人们青睐。

如今的牡丹花会,从形式和内容上已大大超过了历代。

1982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牡丹定为市花,并将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5日定为牡丹花会。自1983年以来已举办过十九届牡丹花会。花开时节,整个洛阳城,呈现出花如海、人如潮、热闹非凡的海面。每届来洛参观牡丹的人次达百万奇事网以上。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洛阳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厂矿、机关、学校、宾馆。尤其是中州大道两旁的花带中盛开的牡丹,使中外宾客一进入洛阳就感到“花城”的浓重气氛。

主要参观景点有“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神州牡丹园”、“花苑公园”、“牡丹公园”、“国色牡丹园”、“白马寺”、“白园”等等。

市内各类观赏牡丹80万株,360个品种,红、黄、绿、紫、粉、白、黑、蓝八大色应有尽有。这里展出的不仅有洛阳的古老品种,还有新育出的品种;不仅有四川、甘肃、安徽等地的国内珍稀品种,也有日本等国外品种,,还有一些原产于我国的野生牡丹品种等等。

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发展经济,振兴洛阳。自从举办牡丹花会以来,大大促进了洛阳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意义远远超出了观赏牡丹。

洛阳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奇事网以上就是洛阳牡丹花会文化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