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何别称为京洛、洛京

考古发现 2023-11-22 07:57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洛京是洛阳的古称,“洛”是洛阳简称,“京”具有都城意义。由于自夏商周以来洛阳长期作为中国首都,人们常用洛京称呼洛阳。

京洛本为专用名词,原意为“京城洛阳”,因洛阳从夏代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十三代都会,后代多有沿用。亦作"京雒"。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后世则用“京洛”泛指国都,如东晋南朝指建康(今南京),清朝、现代指北京。

洛京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

洛京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都,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和超过1500多年的建都史。早在三皇五帝时代,黄帝和帝喾就曾建都洛阳,开启了洛阳的建都史。考古学上洛阳的建都史始于3700年前的夏朝;而文字中的古都洛阳最早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中;到了周朝洛阳的地位变得神圣化,成为中国的化身。元朝以前,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等除了秦朝以外的历朝历代皆建都或迁都于此。

历史沿革

洛京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一词最早便是用来称呼洛京的;在夏朝到宋朝这三千年里,洛阳一直是中原地区和东亚地区的核心。

三皇五帝时期

洛京是黄帝和帝喾的都城。《山海经》记载“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即青要山是轩辕黄帝的都城,名为密度。青要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曹村乡,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括地志》又云:“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

华夏第一都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河洛地区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等君主皆以斟鄩为都。在商朝殷墟发现后,考古学家徐旭生“按图索骥”在洛阳盆地找到了一座夏朝时期的都城遗址,即二里头遗址。

2018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由此正式确立了洛京华夏第一都的地位。

文明之都

洛京是夏商周三代共同的都城。夏商周三代是华夏文明制度的重要形成期,夏商开启奴隶制王朝、商朝建立完整的文字体系、西周诞生了礼乐制度。

在夏朝建都洛阳之后,新建立的商朝继续建都于洛京地区。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中丁执政的时候,商朝历史最为混乱。他为了巩固政权,把首都从亳迁到嚣,亳不再是中央所在地。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

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周武王客商西归途中定鼎洛阳,在嵩山祭祀上天宣布周王朝定都于洛阳。周公和召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周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正式迁都洛阳。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周穆王时期,天下动乱,周共王迁都南郑(今陕西渭南),由此西周都洛历”武王、成王、康王、昭王和穆王共124年“

轴心时代

西周在迁都关中后,于771年在犬戎入侵下灭亡。太子宜臼在诸侯支持下建立东周,并建都洛阳。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虽然诸侯割据,相互为战,但却是中华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时代,即中国的”轴心时代“。诞生了”孔子、老子、墨子等“大批影响中国千年的思想家。

两汉首都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大封功臣。后因东方异姓诸侯过多,为安全考虑迁都关中,但汉高祖在位期间常年居住洛阳。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后扫平天下,再建汉朝,还都洛阳。东汉国祚195年,其中统一全国的时间为153年(36年平公孙述-董卓进京)。远超西汉的120年(前112年平南越-8年王莽篡汉)和唐朝的134年(621年平江南-755年安史之乱)统一时间。

魏晋之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禅让帝位于曹丕,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传四帝。从晋武帝建国开始,国祚51年。

奇事网以上就是洛阳为何别称为京洛、洛京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