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恶搞至今的国王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无知而名气大噪,并被后人恶搞至今的,恐怕没有谁能够胜过“夜郎王”。
“夜郎自大”在现代汉语中是这样解释的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含贬义。
夜郎的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印度的通道,便派出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前往。当一行人到达滇国后(今云南省境内),由于山高路断,无法西进,他们只能暂住滇国,逗留期间,滇王向这些来自大山外面的人问道“汉敦与我大?”后来,汉使们在返回长安时,途经夜郎国(多数人认为在贵州境内),没有见过大世面的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也许是该着夜郎王流名百世,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两个人身上,后人却没有称“滇王自大”而只说“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一旦流传开来,便屡屡被人借用,到了清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成语而广为流行,无论是名家大师,还是普通文人,经常在文中用“夜郎自大”这一典故,来比喻那些无知而又狂妄自大的行为。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说夜郎国君妄自尊大,胆敢与强大的汉王朝叫板,有点委屈了这位身在大山深处的国君。夜郎是僻处大山的一个小国或是部落,即使现在交通也非常不便,人们出入也多受限制,在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极少有人能够进去,他们对外面的情况了解甚少,所以,偶有外客来到,便急于打听山外的情况,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这实为人之常情,司马迁在这个故事里也只是叙述了夜郎国和汉朝的一个外交事件,根本没有想到后人会以此为题,把“夜郎王”恶搞成一个妄自尊大的“狂人”,以至被贻笑了二千多年。